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
作者 林世敏
出版日期1987.06
頁次128
出版者十普寺印經會
出版地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歸依; 緣起=十二因緣=Pratityasamutpada; 佛教; 佛法=Buddhadharma ; 佛; 尼陀那=因緣=Nidana; 四諦=四聖諦=cattari ariyasaccani=The Four Noble Truths; 六度=六波羅蜜=The Six Perfections; 人生觀
目次
第一章 我寫本書的動機
第一 我確信讀佛法為救治今日社會所必需
第二 佛教可以指導這代青年努力的方向
第三 為有心研究佛學的同學略盡棉薄心力

第二章 佛教的特色
第一 佛是人而不是神
第二 佛是真平等者
第三 佛不是生而知之者
第四 佛教不承認有頑劣不可教化的人
第五 佛不是獨一無二的 人人皆可成佛
第六 佛教不承認有創造萬物的神
第七 佛法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
第八 佛法是入世的
第九 佛教沒排他性
第十 佛教是民主和自由的

第三章 消除幾種不必要的誤會
第一 佛教是智信而非迷信的
第二 佛法是科學而非反科學的
第三 佛教是慈悲不殺生的
第四 佛教是積極樂觀的
第五 佛教不是逃避現實的
第六 佛教不只是空談玄理的
第七 佛教否定宿命論
第八 佛教是不崇拜偶像的

第四章 幾種簡要的佛教道理
一. 十善
二. 四諦
三. 十二因緣
四. 六度

第五章 信仰佛教的好處
第一 佛教可以使人獲得正確的人生觀
第二 佛教可以使人積極奮發向上
第三 佛教可以淨化社會人心
第四 佛教可以使人得到真正的快樂
第五 可以知道佛是人類最慈祥的導師
第六 佛教可以培養自尊自信和獨立自主的人格

第六章 幾點補充說明
(一) 佛教與中國文學
(二) 簡釋佛義
(三) 佛教與佛學
(四) 神是如何產生的

第七章 如何做個佛教徒
第一 要瞭解佛教研究佛學
第二 要有廣大的誓願悲心
第三 受三歸依
點閱次數331
建檔日期1998.07.22; 2002.10.0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6656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