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周叔昭
|
出版日期 | 1987 |
出版者 | 天華出版社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禪宗=Zazen Buddhism=Zen Buddhism=Son Buddhism=Chan Buddhism; 賢首宗=華嚴宗=Hua-yen Buddhism; 緣起=十二因緣=Pratityasamutpada; 淨土宗=Pure Land Buddhism=Shin Buddhism; 淨土=Pure Land; 唯識=Mind-Only Buddism=Consciousness-Only Buddhism=Vijnaptimatrata=Vijnaptimatra; 律宗; 阿賴耶識=阿拉耶識=阿梨耶識=阿摩羅識=Alayavijnana; 金剛乘=真言教=瑜伽宗=坦特羅佛教=密教=密宗=Tantric Buddhism=Esoteric Buddhism=Vajrayana Buddhism; 法華宗=天台宗=Tendaishu=Tien-tai Buddhism; 所知障=the Jneyavarana-Theory; 宗密=Tsung-Mi; 佛性=Buddhahood=Buddha-gotra=Buddha Nature=Buddha-dhatu; 佛; 宇宙觀=世界觀=Cosmosology; 尼陀那=因緣=Nidana; 六度=六波羅蜜=The Six Perfections; 五陰=五聚=五蘊=五取蘊=Panca-skandha=Panca khandha; 三學 |
目次 | 一、百法 二、心法與心所有法的關係 三、五蘊與百法的關係 四、八識萬法的體性 五、識有四分 六、阿賴耶識的異名 七、阿賴耶識的四分 八、阿賴耶識的能力不滅 九、物質是甚麼 十、四緣 十一、十二因緣 十二、名言的薰習 十三、唯識學的宇宙觀 十四、佛性 十五、煩惱障同所知障 十六、正行唯識和預備 十七、六度 十八、十地 十九、三學 二十、佛果 二十一、真諦的唯識哲學觀 二十二、天台宗賢首宗與唯識哲學的比較 二十三、禪宗淨土宗密宗律宗與唯識之比較
|
點閱次數 | 544 |
建檔日期 | 1998.07.22
|
更新日期 | 2014.05.09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