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大乘佛教倫理思想研究
作者 李明芳
出版日期1989.10
頁次129
出版者佛光出版社=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Foguang Cultural Enterprise Co., Ltd.=Fo guang wen hua shi ye you xian gong si
出版者網址 http://www.hsilai.org/chinese/giftshop/GiftShop_main.asp
出版地高雄市, 臺灣 [Kaohsiung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中國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關鍵詞轉世=輪迴=Samsara=Rebirth=Reincarnation; 緣起=十二因緣=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paticca-samuppada; 漢傳佛教=大乘佛教=北傳佛教=Mahayana Buddhism; 菩提心=Bodhicitta; 涅槃=無為法=asamkrta-dharma=Parinibbana=Nibbana=Nirvana; 研究方法; 持戒; 因果=Cause and Effect=Causality=Causation; 布施=宗教捐獻=寺廟募款=Dana=Donation; 六度=六波羅蜜=The Six Perfections; 尸羅=戒=command=Precept=sila=morality=rule=discipline=prohibition; 大乘
摘要本書係從規範倫理學角度探討大乘倫理思想,並以西方哲學概念解析之,組織明晰,立論高妙。
目次
一. 緒言
1. 研究動機
2. 材料的選擇
3. 研究方法及預定目標
4. 全文概述
二. 大乘佛教「自利利他」思想的開展
1. 從戒律之演進看「自利利他」精神的彰顯
2. 從「法空」思想看「自利利他」經神的彰顯
三. 大乘佛教倫理思想的哲學基礎
1. 緣起法
2. 因果律與意志自由
3. 業,輪迴與涅槃
四. 「自利利他」的概念解析
1. 「自利利他」邏輯形式的探討
2. 「自利利他」中「利」字具兩個向度的討論
3. 「自利利他」行為不是「自私的」行為的探討
4. 「自利利他」不同於「手段--目地」模式的解析
五. 「自利利他」做為一個倫理的理論
1. 大乘佛教對「善」,「惡」的定義
2. 「實然應然」問題
3. 「自利利他」做為倫理學的理論
4. 「自利利他」倫理原則用於非人類存在物的討論
六. 大乘倫理思想的實踐論
1. 發菩提心
2. 布施
3. 持戒
4. 六度波羅蜜的互攝
ISBN9575430018
點閱次數738
建檔日期1998.07.22
更新日期2011.12.1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6732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