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與東方藝術
作者 張錫坤
出版日期1991
出版者吉林教育
出版地吉林, 中國 [Jilin, China]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變相=經變=變繪=佛經變相=Buddhist Stories in Pictures=Metamorphoses of Sutras=Metamorphic Images of Sutras; 繪畫=painting; 禪學=Study of Zen; 禪宗=Zazen Buddhism=Zen Buddhism=Son Buddhism=Chan Buddhism; 雕塑=雕刻=Sculpture; 緣起=十二因緣=Pratityasamutpada; 緣起=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paticca-samuppada; 緣起=paticca-samuppada=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 維摩經=維摩詰經=Vimalakirtin-irdesa=Vimalakirti Sutra; 漢傳佛教=大乘佛教=北傳佛教=Mahayana Buddhism; 頓悟=Immediate Enlightenment=Immediate Understanding; 詩歌; 無常=Anitya=Impermanent=Anityata=anicca; 敦煌學=敦煌佛教=Dunhuang Buddhism; 梵唄=佛教音樂=Buddhist Music=bhasa; 唐代佛教=Tang Buddhism; 阿育王=King Asoka; 初期佛教=早期佛教=根本佛教=原始佛教=Primitive Buddhism=Early Buddhism; 法文; 其他; 妙法蓮華經=法華經=The Lotus Sutra=Saddharma-pundarika Sutra; 佛教藝術=Buddhist Art; 佛教與中國文化; 佛教美術; 佛教; 佛陀=Gautama Buddha; 佛曲; 佛; 印度佛教美術; 印度佛教=Indian Buddhism; 石窟=cave; 尼陀那=因緣=Nidana; 文殊; 六祖壇經=壇經=The Sixth Patriarch's Sutra=Manda-sutra; 小說; 大乘; 上座部佛教=南傳佛教=Theravada Buddhism
目次第一輯--佛教要覽
一、原始佛教
1.佛陀生平
2.佛陀教義
二、大乘佛教
1.南傳佛教與大乘佛教的比較
2.大乘佛教的教義
3.大乘佛教重要的經典
三、禪宗
四、《壇經校釋》序
五、禪的無意識與藝術
六、禪的行詩
1.觀心
2.治心
3.直心
七、禪師的獨特風格
1.參話頭
2.破三關
3.德山捧
4.臨濟喝
八、"無"的東方性格
九、基督教神秘家之言與禪家語句類聚比觀
第二輯--佛教與印度藝術
一、印度宗教文學與"贊誦明論"
1.贊誦明論
2.其他明論集
二、佛教的通俗化與佛教藝術
1.詩歌與故事演唱
2.阿育王時代的梵唄詩歌
3.藝術
三、印度的藝術
1.從屬性的藝術
2.音樂
3.繪畫
4.雕刻
5.建築
四、印度佛教美術
1.建築
2.雕刻
3.繪畫
五、印度阿旃陀石窟藝術
六、印度教與佛教中的神話
七、印度文學與世界文學
八、談印度藝術
九、概念的人物化
十、《西遊記》裡面的印度成分
十一、漢譯佛典中的印度文學
第三輯--佛教與中國藝術
一、敦煌發現唐朝之通俗詩及通俗小說
二、敦煌本《維摩詰經 文殊師利問疾品》演義跋
三、略談敦煌藝術的意義與價值
四、論唐代佛曲
五、法華經變相
1.法華經的流傳及法華經變相的取材
2.法華變相的風格
六、維摩詰經變相
1.維摩詰經及維摩詰經變相的流傳
2.維摩詰經變相藝術風格
七、敦煌學,圣蕃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八、佛教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九、佛典之文學價值
十、佛教與中國古代文學的關係
十一、宗教與中國文學
十二、唐代僧人詩和唐代佛教世俗化
十三、禪與詩
1.前言
2.禪宗的偈頌
3.王維和蘇東坡詩中的禪趣
4.結論
十四、唐宋詩中之禪趣
1.唐宋詩中禪趣問題的形成
2.禪與詩的合流
3.唐宋禪趣詩的構成
4.結論
十五、禪家宗派與江西詩派
1.禪宗的建立對江西詩娑成立的影響
2.禪學對江西詩派宗旨的影響
3.禪學對江西詩派創作理論的影響
4.禪學對江西詩派批評的影響
5.結論
十六、禪宗對王維詩風的影響
十七、略辨杜甫的禪學信仰
十八、論佛老思想對蘇軾文學的影響
十九、司空圖嚴羽之以禪論詩及其影響
二十、由禪學論詩之批評
二十一、禪宗與中國士大夫的藝術思維
1.直覺觀照中世界渾沌一片
2.觀照 冥想
3.話參 頓悟
4.自然 凝煉 含蓄
第四輯:佛教與日本藝術
一、佛教與日本中世文藝的關係
1.序
2.佛教與文藝的關係
3.結論
二、說法文藝
1.序言
2.說法故事
3.法語文藝
4.緣起文藝《神道因緣集》和其他
三、禪林詩是怎樣成松尾芭蕉借鑒唐宋詩的媒介
1.唐宋詩在芭蕉時代的流行
2.禪林詩的表現意識
3.蕉風俳諧與非連續性表現
四、禪與日本文學
五、禪與近代日本文學
1.森鳲外《寒山拾得》
2.夏目漱石《門》
3.幸田露伴《五重塔》
4.島崎藤村《東方之門》
六、禪與荼道
七、禪與日本人的自然愛
八、距離美學和佛教的無常感
九、美麗的日本與我 -- 其序說
十、日本文化史
點閱次數625
建檔日期1998.07.22
更新日期2014.05.2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6816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