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塔的建立與演變:以印度、中國、韓國為例=The Establishment of Stupas and Their Development: As seen in India, China and Korea
作者 成玉蘭 (著)=Sung, Ok-ran (au.)
出版日期2000
出版者華梵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fu.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指導教授李簫錕
畢業年度89
關鍵詞佛塔=Stupa=Pagoda
摘要原始的佛教時代,當時對佛的尊容認為神聖不可冒犯,嚴禁以人的形象來表現釋尊。所以佛教藝術的始初是以埋葬釋迦的舍利為中心的塔制建築物。雖然佛塔是佛教建築物,但並不是作為審美的,而是膜拜的對象。佛塔如何能兼含藝術的價值與膜拜的對象,依據經典分析建塔供養基本要素、舍利的由來及佛塔建立的原因,進一步討論佛塔與僧伽的關係,多少能獲得解決。
佛塔的建築,在佛教界,是不分地區與部派的。經過長時期的演變,佛塔的形成極多采多姿。佛塔由印度舍利發展到中國、韓國等的佛塔,則與每個國家的傳統和特色相融合,形成各國國家的獨特風格。因此窺探印度原始佛塔建築如何演變,及中國、韓國形成如何風格的佛塔,亦列為本文之研究重點。
佛教藝術的始初是以埋葬舍利為中心的佛塔建築物。對於每個佛教徒來說,供奉舍利的佛塔最為莊嚴,且其表面的浮雕多極盡裝飾之美。浮雕裝飾從象徵造形開始慢慢演變到各種佛、菩薩像。這種浮雕裝飾除了佛塔裝飾的功能,也有保護佛舍利的作用。而浮雕裝飾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有許多不同風格的呈現,而這種風格演變確是研究重點之一。
佛教的傳播,一是利用佛教來說教,二是用形象化的實物或圖畫宣傳,佛塔就是最突出的立体形象。佛塔實為最具特色的佛教建築造型。


目次一、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2研究方法
1.3文章架構
二、 佛塔建立的背景
2. 1佛涅槃與建塔供養
2.2佛舍利的崇敬
2. 3佛塔與僧伽的關係
三、 佛塔樣式的考察
3.1印度佛塔建築的演變
3.2中國佛塔建築的演變
3.3韓國佛塔建築的演變
四、 佛塔浮雕裝飾
4.1象徵的造型
4.2佛教故事的浮雕
4.3動物、植物紋飾的浮雕
4.4菩薩像的性格與浮雕裝飾的類型
五、 結論
點閱次數460
建檔日期2001.04.27
更新日期2023.01.1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7013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