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郭忠生 (著)
|
出處題名 |
《印順思想》─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Buddhist and Religious Studies, Essays in Honor of Venerable Yin-Shun on his 95th Birthday
|
出版日期 | 2000.04.16 |
頁次 | 145 - 180 |
出版者 | 正聞出版社 |
出版地 | 新竹縣, 臺灣 [Hsinchu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文殊法門; 一切法空; 假名; 緣起; 中道; 郭忠生 |
摘要 | 「文殊法門」是初期大乘佛教中,一股重要的思想主流. 他與「般若法門」同源異流,「重在勝義; 但說法界」,由此原則,往不同的方向發展:在說法的方式上,出格的語句,突兀的舉止行動,加以一再的呵斥聲聞,又說煩惱,五逆,都是菩提. 在情理上,自然會引起疑慮與爭議. 另一方面,由「一切法空」所呈現出來的聖者內自證勝境,本質上是寂滅,無生,這原本是早期佛教的通義,但大乘行者側重此傾向,則「一切法空」與萬法間,如何建立彼此的關係,成關心所在. 加以菩薩道的流行,「空中如何起萬行」,也是修行者所不能忽視的. 龍樹面對此複雜而多元的思潮,如何給予會通,抉擇? 我們應把龍樹放在他所身處的思潮中,或許由此可以看出,他想要解決什麼問題,而從他所要處理的問題,更可彰顯出其思想的特色或是成就.《中觀論頌》第24品1—6頌的問題,應就是當時某些思潮的具體描述,其中可看到「文殊法門」的影子; 如果能理解「文殊法門」,乃至「般若法門」,對解讀第24品的思想,可能是不能忽視的線索.
|
目次 | 一. 前言 二. 文殊師利其人其事 三. 「文殊法門」的特色 四. 空中種樹 五.《龍樹是大乘行者嗎?》 六.《中觀論頌24. 1-6》的問題意識 略語表與參考書目 |
ISBN | 9570366435 (精); 9570366443 (平) |
點閱次數 | 692 |
建檔日期 | 2001.07.27
|
更新日期 | 2024.06.04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