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初期佛教「空之法說及義說」(上篇)
作者 楊郁文 (著)=Yang, Yu-wen (au.)
出處題名 由人間佛法透視緣起, 我, 無我, 空
出版日期2000.08.10
頁次253 - 327
出版者甘露道出版社
資料類型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本論文原發表於:《中華佛學學報》 第五期, pp.67-167 (1992年7月); 修訂於:1999年12月9日.
關鍵詞空; 十八空; 二十六空; 無我; 涅槃
摘要印順導師傑作 <空之探究> 一書,暢談「阿含」,「部派」,「般若」乃至「龍樹」之空; 引導學者對「空」之認識,啟發作者重新閱讀《四部阿含》及《五部經典》有關空之教示,而有本文之著作. 印師抉擇發明:『阿含的空,是重於修持的解脫道.』亦以此為重心發揮灼見; 兼及空之法說,義說; 有關空之類集,則依印度佛教之發展,分述於「部派之空」及「般若之空」兩章中. 由此等啟示,本文擬對《四部阿含》及《五部經典》有關空之法說,義說作整理,並且加以討論.

首先,以「聖典 (Paali) 語《五部經典 (Pa~nca Nikaayaa)》中『空』之字義」及「漢文《阿含經》中『空』的字義對「空義」,引《經》列舉敘述.

其次,《阿含經,五部經典》中已有「內空,外空,內外空,世間空,大空,第一義空,究竟無上清淨之空」等名相之「分別施設」或「類集廣攝」; 為修心,為認識實相,為智見清淨,為作證涅槃作種種開示,說明. 如是「空名相之原義」至部派佛教,大乘佛教有「衍繹原義」,乃至「開發新義」另立名相; 是等「衍義」,「新義」仍有脈絡可循,探其根柢,出自何等《阿含經,尼柯耶》.

因篇幅所限,今文引用《經》《論》先行處理上述諸端,陳述心得; 後文擬證明原始佛教結集《增一阿含經》時,「以『空』代替『無我』之演變」. 有關「空三昧,空觀之如法修習」及「其他有關空之教說」,則殿後報告.

目次一. 空之字義
(一) 聖典 (Paali)語「空」之字義
1. Su~n~na
2. Su~n~nata
3. Su~n~nataa
4. Su~n~natta
(二) 漢文《阿含經》中「空」之字義
1. 無所有
2. 無牢,無實,無有堅固
3. 空虛
4. 無「常,恆,住,不變易法」
5. 不自在,無獨存
6. 無我,無人,無壽 (者),無命 (者),無士,無夫
7. 無貪,無瞋,無癡
8. 涅槃
9. 空寂
10. 虛空
11. 徒然
(三) 總結「空」字義
1. 「空」主作形容詞用,形容「無所有」,「無實」,「空虛」
2. 名詞用之「涅槃」,「空寂」,「空界」,「空識住」等等
3. 副詞用之「空疲勞」

二. 「初期的佛法」空名相的「原義」及「發展的佛法」空名相的「衍義,新義」及其脈絡
(一) 內空
(二) 外空
(三) 內外空
(四) 大空
(五) 世間空
(六) 一切空
(七) 第一義空 第一最空,勝義空
(八) 究竟無上清淨之空
(九) 空空
(十) 行空
(十一) 變易空
(十二) 最上空
(十三) 相空
(十四) 同分空,異分空
(十五) 鎮伏空,彼分空,正斷空,安息空,出要空,尋求空,攝受空,獲得空,通達空,忍空,確立空,深解空,一性空異性空
(十六) 有為空
(十七) 無為空
(十八) 有為無為空 (畢竟空)
(十九) 無始空,無邊際空
(二十) 本性空,性空
(二十一) 無所有空,無所行空,無事空
(二十二) 散空
(二十三) 自相空
(二十四) 諸法空
(二十五) 不可得空
(二十六) 無法空
(二十七) 有法空
(二十八) 無法有法空
ISBN9579789916
點閱次數560
建檔日期2002.10.29
更新日期2016.07.2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8473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