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慈悲喜捨--觀音鈐記創作研究
作者 李清源
出版日期2003
頁次55
出版者台灣師範大學=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出版者網址 http://www.ntnu.edu.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指導教授梁秀中
畢業年度91
關鍵詞觀音菩薩=Avalokiteshvara; 佛教藝術=Buddhist Art
摘要俗話說:「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音信仰千百年來廣泛流傳,是慈悲救世精神的體現,以應化利物形式,對眾生苦難而化身千萬,是大乘佛教裏的大菩薩,有慈悲的胸懷,能聞聲救苦,導娑婆眾生脫離世間苦厄,追求生命智慧.
佛教的故事裏說:「人人心中都有一朵蓮花」. 與其要木石偶像開口. 行動,不如任他保持永遠地沈寂,才能成更大的奇蹟. 經此,人證得活泉湧出於自性,天心即藏人心深處,透過內在心靈而表現於外,達到富含精神內涵的藝術美.
本文以觀音為題材,就歷代傳承,演化的結果,透過刀筆的功夫,展現鈐記之妙,期能引發眾生,得清淨之境.
全文架構分為五章:
第一章 闡釋研究動機與目的,說明研究方法及研究範圍設定.
第二章 對歷史的淵源為整體文化背景,名稱的由來,乃至造型演變,審美態度作番探索,以供通盤考量而成創作依據與動力.
第三章 思索創作理念,由歷史傳承,切換不同角度,結合新媒材,新資訊,呈現作品完整的意涵及獨特的篆刻審美思維.
第四章 重點在實踐理念,由創作呈現心靈層面,技法形式上,豐富的涵養與內容.
第五章 總結上述重點,作綜合性的整理和歸納,歸結出本文涵義,期對現代社會有所助益.
目次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第二章 溯源
  第一節 觀音
    一. 名稱與起源
    二. 風格與衍變
  第二節 鈐記
    一. 名稱與起源
    二. 風格與衍變
第三章 演因
  第一節 歷史的傳承
  第二節 人的重新探索
  第三節 藝術形式的追求
第四章 造像
  第一節 朱記
  第二節 衍生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書目
點閱次數113
建檔日期2003.11.21
更新日期2015.11.0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8722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