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梵語悉曇章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
作者 周廣榮 =Zhou, Guang-rong
出版日期2004
頁次425
出版者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北京, 中國 [Peking, China]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譯經; 語言學=Linguistics; 中國佛教=Chinese Buddhism
摘要佛教有五明之說,聲明是其中之一。印度哲學又有語言哲學派,認為語音、語法具有哲學本源意義。印度的這一文化形態傳入中國,對中國文化產生巨大影響。如公認的四聲的產生,詩韻的發展。切韻、等韻等中·國音韻理論,乃至律詩的發展,無不與此有關。聲明不僅是一種語言工具,它還直接影響佛教哲學,這在大乘,特別是密教中特別明顯。因此,印度的聲明在中國佛教中形成一門分支學科——悉曇學。悉曇學與佛教哲學的關系甚為密切,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也相當深遠。然而,長期以采,對悉曇的研究,始終是我國佛教研究的薄弱環節。除了少數論文外,尚無系統的專著。

本書是第一部系統、全面論述悉曇學在中國流傳,演變的學術專著,作者下功夫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以佛教文化為背景,論述了悉曇學對中國佛教、中國文化的影響。提出了不少新的觀點,立論有據,是一部優秀的學術著作。本書的出版,不僅改變我國在悉曇學方面的落後局面,推進這一領域的研究,並對佛教語言哲學、密教等研究,都有極大的意義。
目次
緒論
一、悉曇名義
二、《悉曇章》入華年代
三、材料來源
第一章 四十二字門——梵文字母在中國傳播的最早形式
第一節 《大品》般若經論與四十二字門
第二節 《大呂》般若經論的傳習及四十二字門的傳播
第二章 十四音——《悉曇章》在中土傳播的早期形式
第一節 《大般涅槃經》的翻譯與傳播
一、《大般涅槃經》的翻譯
二、《大般涅槃經》的傳播
第二節 十四音遺說考
第三節 謝靈運《十四音訓敘》輯說
第四節 梁武帝、真諦對十四音的討論
一、梁武帝論十四音
二、真諦及其《涅槃經十四音》
第五節 慧遠、吉藏、惠均等對十四音的討論
一、慧遠所傳胡地《悉曇章》
二、吉藏論十四音
三、惠均論十四音
第三章 《悉曇章》在中土的傳播(上)
第一節 法相宗對《悉曇章》的傳習
一、玄奘及其所傳《悉曇章》
二、窺基論悉曇文字
三、法寶論十四音
四、遁倫論悉曇字母
第二節 華嚴宗與《悉曇章》的傳播
第三節 密宗與《悉曇章》之傳習
一、善無畏所譯《大日經》對悉曇文字的傳播
二、金剛智所傳金剛界瑜伽密法中的悉曇文字觀
三、一行所傳的密教《悉曇章》
四、不空所傳「中天音旨」
五、慧琳對十四音說的批判及其對《悉曇章》的規范
六、全真對悉曇文字的推廣
第四節 禪宗與《悉曇章》的通俗化
第五節 天台宗的涅槃學及對《悉曇章》的傳習
第六節 義凈及其所傳《悉曇章》
第七節 《悉曇章》傳本敘錄
第四章 《悉曇章》在中土的傳播(下)
第一節 宋元時期的佛經譯勘與梵字的傳習
第二節 明清時期悉曇學與等韻學的合流
第三節 近代漢傳密教復興背景下悉曇學著作的撰述及刊刻
第五章 《悉曇章》對漢語言文學的影響
第一節 《悉曇章》與等韻學的形成
第二節 從南北朝文人與僧侶之交往看當時文人對十四音的研習
第三節 唐代文人對悉曇文字的研習及其在詩文中的表現
第四節 從史實論十四音與詩文聲律的關系
第五節 《悉曇章》歌辭及其影響
參考書目
后記
ISBN7801236475
點閱次數514
建檔日期2003.12.26
更新日期2023.10.0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9033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