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大般涅槃經》的佛性論
作者 釋恆清 =Shih, Heng-ching
出處題名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Journal of 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卷期n.1
出版日期1996
頁次31 - 88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出版者網址 http://homepage.ntu.edu.tw/~ntucbs/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關鍵詞大般涅槃經; 佛性; 一闡提; 如來藏
摘要《大般涅槃經》係印度大乘佛教真常學系很重要的經典,本文分三大部分探討其佛性思想。第一部分作者討論有關《大般涅槃經》文獻方面的問題,因本經的梵本巳佚失,故著重其在中國傳譯的考証。第二部分探討《大般涅槃經》的中心思想:如來常住,涅槃常樂我淨,一切眾生悉有佛性。雖本經最後結論為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但經中對一闡提是否能成佛,出現不同的說法,作者特別分析一闡提的含義,及本經中一闡提觀的思想發展和轉折。第三部分從五個思想層面詳論《大般涅槃經》的佛性義:
(1) 從「二因」,「三因」論佛性:佛性可分「生因」,「正因」,「了因」,「緣因」等不同組合的二因。天台智者將之綜合成三因佛性,與三德秘密藏的法身,般若,解脫,更能突顯三因佛性的內涵。
(2) 從因果論佛性:本經雖以十二因緣為佛性的因性,但也同時強調佛性的非因非果性。
(3) 以第一義空論佛性:以中道第一義空為特質的佛性,能雙見空與不空,這是它與雙遣的無得空最大的不同。
(4) 以有 (不空),無 (空) 論佛性:以《涅槃經》中「本有今無偈」論述佛性「有」無量功德,而「無」雜染煩惱的含義。
(5) 以定不定論佛性:本經提出一切諸法 (包括一闡提) 無有定相,以會通一闡提有無佛性的爭議。
目次一、《大般涅槃經》的傳譯 31
二、《大般涅槃經》的中心議題 36
三、《大般涅槃經》的佛性義 61
ISSN10271112 (P)
點閱次數3429
建檔日期1998.04.28; 2002.03.01
更新日期2017.06.2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9079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