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從「法性即無明」到「性惡」
作者 楊惠南 =楊惠男
出處題名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Journal of 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卷期n.1
出版日期1996
頁次111 - 145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出版者網址 http://homepage.ntu.edu.tw/~ntucbs/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關鍵詞法性; 性惡; 性具; 正因佛性; 天台宗; 智顗
摘要古來即有天台宗主張性具,性惡的說法。陳英善博士卻以為性具,性惡乃天台宗的方便教義,而其主哲理則是鳩摩羅什以來之遮詮式的「實相」。本文試圖以智顗「法性即無明」的主張為主軸,輔以「正因佛性」等概念的分析,證明天台宗的哲理,含有來自地論師和攝論師之宇宙創生的理論內涵;而其「法性」一詞,則染有濃厚的「真常唯心論」的色彩。因此,天台宗的哲理,並不限定在遮詮式的「實相」意涵中。而性具,性惡也確如古來學界所公認,乃天台宗的「圓教」思想,並非陳博士所以為的方便教義。
目次一、「法性即無明」的存有論意涵 112
二、從「法性即無明」到「性惡」 121
三、《觀音玄義》之「性惡」說的再商榷 131
四、結論 142
ISSN10271112 (P)
點閱次數2424
建檔日期1998.04.28; 2002.03.01
更新日期2017.06.2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9079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