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曲陽修德寺出土紀年造像的藝術風格與特徵
作者 楊伯達
出處題名 故宮博物院院刊=Palace Museum Journal
卷期n.1
出版日期1960
頁次43 - 52
出版者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者網址 http://www.culturefc.cn/index/product.jhtml?act=index
出版地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附圖版8張;
關鍵詞佛像; 佛教藝術=Buddhist Art
摘要曲陽修德寺出土造像是中央文化部文物局於一九五四年三至四月協同河北省文化局發掘的,共出土乳20餘件①。目前這批造象分別保存在故宮博物院、河北省文化局和中國歷史博物靛。在這2,加0餘件造像中,刻年款的有觸7件②,起北魏神龜三年(公元放O年)到最後一件是唐代天寶九年(公元7的年) ,達衛30年之久。包括北魏晚期17件,東魏40件,北齊101件,隋81件,唐8件。這擇大批祀年造像出土,在我國還是第一次,豐富了我國雕塑藝術史的寶庫。我國過去發現的東魏、北齊的雕刻,耙年材料較少,也不集中,而這批耙左自造象卻恰恰多是東魏、北齊和隋這三個朝代的,材料既豐富又聯置,在一定程度上充實了這一薄弱的壞節,並且還為那些沒有年款的、藝術性較高的、修德寺出土的大、中型造象提供了斷代的根據和藝術加工的特徵。無可否認,曲陽修德寺出土耗自寫查像是一批有科學價值的重要查料但在這裡還必鎮能明的是:起年造像大都是小型的,多數的高度在20一30厘米左右,因受體積的限制,不可能像曲陽修德寺出土的大型造像那樣精雕栩刻,多趨向於筒單粗糙,還不足以全部地顯示當代的藝術水平。所以耙年造象的夙格與特徵不一定完全適用於大型造象,要防止生搬硬套,否則就會得出片面的甚至是錯改的桔希。這是需要注意的。下面淡淡北魏、東魏、北齊、隋、唐各代這些耙年造象的藝術夙格與特徵。

目次一、北魏紀年造象 43
二、東魏紀年造象 45
三、北齊時期造象 46
四、隋代紀年造象 49
五、唐代紀年造象 50
六、幾點意見 50
ISSN04527402 (P); 04527402 (E)
點閱次數476
建檔日期1998.04.28
更新日期2019.09.1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9191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