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阮榮春 (著)=Ruan, Rong-chun (au.)
|
出處題名 |
東南文化=Southeast Culture
|
卷期 | n.2 |
出版日期 | 1986 |
頁次 | 205 - 212 |
出版者 | 東南文化雜誌社 |
出版地 | 南京, 中國 [Nan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漢代; 雕刻 |
摘要 | 佛教造像於何時傳入我國,這是學術界長期以來所關心的問題。《文物》1980年第5期上發表了俞偉超先生的文章,明確提出了「最遲至東漢的桓靈時期,從新疆開始,直到東邊的山東滕縣和沂南、北邊的內蒙和林格爾、南邊的四川彭山樂山等地,佛教圖像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傳布」。1982年《文物》等雜誌發表多篇文章,論證連雲港孔望山摩崖的大批佛像為東漢時期所造,遂引起學術界的轟動和爭議。本文作者阮榮春同志認為我國東漢時期尚不具備產生佛像之條件,他曾於《考古》1985年第1期就孔望山佛教造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本文主要針對俞偉超先生所舉出的幾處「東漢佛教圖像」提出異議,並進一步闡述了東漢時期不可能產生佛像的主張。 |
目次 | 一、關於「和林格爾壁畫墓中的降身故事佛舍利像」206 二、麻浩崖墓坐佛像 207 三、沂南畫像石墓之「立佛像」209
|
ISSN | 1001179X (P) |
點閱次數 | 387 |
建檔日期 | 1998.04.28 |
更新日期 | 2020.02.14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