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唐譯密咒注疏
作者 釋續法
出版日期2002.05
頁次324
出版者大千出版社
出版者網址 http://www.darchen.com.tw/
出版地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叢書系列:密教系列
關鍵詞咒語=真言=陀羅尼=Mantra; 密宗=密教=坦特羅佛教=Tantric Buddhism=Esoteric Buddhism; 譯經=Sutra's translation;藏傳佛教=西藏佛教=Tibetan Buddhism;
摘要在19世紀末,六千年前流行於埃及的"象形文字",及五千五百年前流行流西亞的"楔形文字",都被解讀出來. 讓人了解北非及西亞宗教也有許多宗教咒語存在. 17世紀,英人開始深入研究梵語,解開了印度宗教咒語的神秘. 隨後,法. 俄. 日等國學者也各自研究梵文,成功地解開印度密宗面紗. 但中國佛教仍有"五不翻"的傳統,致有心研究者不敢對密教部咒語,作進一步的研究.
所幸,明末清初續法法師編撰本著《唐譯密咒注疏》的原書. 唐代若咒語不可翻,則密教阿闍梨也不可解釋咒意,行者必不能觀想,必不得相應,即至現代若仍堅持「五不翻」之說,實有檢討必要. 早在藏王赤德松贊 (Khri-ide-sron-btsan) 時期,藏王鑑於前代所譯佛經詞語不確切. 不統一. 不夠通順,常失原義. 便集合印. 藏諸大師釐定譯語,定立翻譯規則,將舊譯諸經重譯. 修訂之佛典極近梵文原文之「直譯法」. 漢譯佛典之「意譯法」明白許多,故佛經也有重譯情形,並使藏傳密咒之發音更接近梵音. 故如今對漢傳佛典之堅持守舊之說,應重新思維精進之道.密咒注疏》的原書. 唐代若咒語不可翻,則密教阿闍梨也不可解釋咒意,行者必不能觀想,必不得相應,即至現代若仍堅持「不翻」之說,實有檢討必要. 早在藏王赤德松贊 (Khri-ide-sron-btsan) 時期,藏王鑑於前代所譯佛經詞語不確切. 不統一. 不夠通順,常失原義. 便集合印. 藏諸大師釐定譯語,定立翻譯規則,將舊譯諸經重譯. 修訂之佛典極近梵文原文之「直譯法」. 漢譯佛典之「意譯法」明白許多,故佛經也有重譯情形,並使藏傳密咒之發音更接近梵音. 故如今對漢傳佛典之堅持守舊之說,應重新思維精進之道.密咒注疏》的原書. 唐代若咒語不可翻,則密教阿闍梨也不可解釋咒意,行者必不能觀想,必不得相應,即至現代若仍堅持「不翻」之說,實有檢討必要. 早在藏王赤德松贊 (Khri-ide-sron-btsan) 時期,藏王鑑於前代所譯佛經詞語不確切. 不統一. 不夠通
ISBN9578231873
點閱次數788
建檔日期2004.01.1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29849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