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方立天
|
出處題名 |
中國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卷期 | n.2 |
出版日期 | 1996.03 |
頁次 | 97 - 111 |
出版者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csspw.com.cn/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 |
關鍵詞 | 佛教倫理學=Buddhist Ethics; 人生論; 果報論; 心性論 |
摘要 | 中國佛教倫理的理論基礎有三方面︰1,以人生論為倫理旨趣的依據. 2,以果報論為倫理價值的基石. 3,以心性論為倫理價值的根源.中國佛教融合了大,小乘佛教倫理思想,形成自己的倫理原則︰1,去惡行善,這裡涉及了道德,心性與形而上層面三層含義. 2,平等慈悲,在修持范圍上側重布施與不殺生兩方面,在動因與目上突出報恩與福田思想. 3,自利利他,即上求菩薩,下化眾生的菩薩道,此外尚有中道原則與方便原則等. 從基本倫理德目上看,主體現為五戒,十善,四攝和六度. 四攝與六度為漢地佛教所特別重視,其中尤其突出布施與忍辱,反映了中國佛教對人際關係的重視與對社會生活之關懷.文章分析了中國佛教倫理的歷史作用與現代價值. 歷史作用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其現代價值則體現為去惡從善,平等慈悲,自利利他及入世精神等.
|
目次 | 一.中國佛教倫理的理論基礎 二.中國佛教的倫理原則與倫理德目 三.中國佛教倫理的歷史作用與現代價值 |
ISSN | 10024921 (P); 10024921 (E) |
點閱次數 | 736 |
建檔日期 | 1998.04.28
|
更新日期 | 2019.10.14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