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胡曉光
|
出處題名 |
廣東佛教
|
卷期 | n.3 |
出版日期 | 1995.06 |
頁次 | 26 |
出版者 | 廣東省佛教協會 |
出版地 | 廣州, 中國 [Guangzhou,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真如; 法性; 無為法; 發生論; 本體論; 中道觀 |
摘要 | 佛學反對發生論不反對本體論。本體是永恆普遍必然的法性,是無為法,不生不滅,本體在佛典中被稱為真如,即真真實實如如不變的存在理性。一切世間之學都沒把形上與形下統一起來,故不能覺知事物本體,原因是不知感性與知性並非是兩種能力,分割了體與用的關係。佛學認識到了理性本性是直覺,把感性與知性統一起來徹知全相本體真知。為既準確又無執情地表達真如本體原理,佛學採用了詩意的闡釋方法,即一種藝術辯證法。佛學稱為中道觀,其理性是緣起。詩意的闡釋可化解執情,把人引向超越意識的界域,意識從而得到澄明。本體是無為的,而言詮則是有為的,用有為法來講無為法,祇有用非固定化的詩意語言來指示本體妙知,所謂詩意就是非現實語言,而是充滿意境理念,它無執無計,辯證中觀,視一切法必境平等. 而一切平等的境界在心夫心中,不過是一種詩意,然而詩意在聖者的心中,則是如實不虛的真境。 |
點閱次數 | 350 |
建檔日期 | 1998.04.28
|
更新日期 | 2014.05.2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