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含》中的「緣起」和「無常」學說=The Doctrines of Pratiya-samutpada and Anatman in the Four Agamas
作者
魏道儒
出處題名
南亞研究=South Asian Studies
卷期 n.1
出版日期 1987
頁次 61 - 67
出版者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者網址
http://www.csspw.com.cn/
出版地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 中文=Chinese
附註項 出自王雷泉 《中國大陸宗教文章索引》
關鍵詞 緣起=十二因緣=Pratityasamutpada; 緣起=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paticca-samuppada; 緣起=paticca-samuppada=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 無常=Anitya=Impermanent=Anityata=anicca
摘要 恩格斯指出:“辯證的思維——正因為它是以概念本性的研究為前提——只對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對于較高發展階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臘人)才是可能的,而其充分的發展還晚得多,在現代哲學中才達到。”恩格斯的論斷對于我們研究原始佛教的辯證法思想是很有啟發的。原始佛教學說中蘊藏著豐富的辯證法因素,其中尤以“緣起”、“無常”兩說最為突出。本文擬根據記載原始佛教教義的漢譯主要經典——四《阿含》,對這兩說作一粗略分析。 By discussing the two doctrines the author tries to expound and provewhat is thought to be elements of dialectics in primitive Buddhism. He fullyaffirms the doctrines’ progressiveness and meanwhile points out their limita-tions and unthoroughness.
目次 一、緣起學說的兩方面的內容 61 二、因果關係說中的辯證法因素 62 三、因果關係說之特點 64 四、無常說中的辯證法因素 65 五、無常說之特點 67
ISSN 10028404 (P)
點閱次數 825
建檔日期 1998.04.28
更新日期 2019.11.0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