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胡良學 (著)
|
出處題名 |
文物=Cultural Relics=文物參考資料
|
卷期 | n.2 |
出版日期 | 1994.02 |
頁次 | 38 - 44, 57 |
出版者 | 文物出版社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WP0720 作者單位: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大足石刻藝術研究所。
|
關鍵詞 | 大足; 寶頂山; 小佛灣; 碑; 寶頂山石窟 |
摘要 | 「釋迦舍利寶塔禁中應現之圖」碑(簡稱「寶塔圖」),嵌於寶頂山石窟小佛灣主尊窟「毗盧庵」背外壁佛龕中(參見《文物》本期《大足寶頂山小佛灣祖師法身經目塔勘查報告》)。小佛灣,是寶頂山石窟造像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自稱「六代祖師傳密印」的南宋僧人趙智鳳,承持四川晚唐,前、後蜀年間「唐瑜伽部主總持王」的柳本尊教統,專為欲人密宗真言門的信徒修行、受戒、觀想而設的內道場。佛像雕鑿在用條石砌築的壇臺上,壇前立祖師法身經目塔,壇側有剃度井。 釋迎舍利寶塔,按佛教史籍記為阿育王山廣利禪寺之「鎮茲山,綿亙千祀」之物,傳「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之一」。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宜人禁廷(宮中)安奉。
|
目次 | 一 寶塔圈碑刻及其所在潤窗概況 38 (一)毗盧庵洞窟 38 (二)寶塔圖碑 40 (三)寶塔圖碑壁之左、右側壁 44 二 寶塔圖刻石寶頂山的由來 44
|
ISSN | 05114772 (P) |
研究類別 | 文獻資料; 雕塑造像 |
研究時代 | 宋代 |
研究地點 | 四川(大足寶頂山小佛灣) |
點閱次數 | 278 |
建檔日期 | 1998.04.28
|
更新日期 | 2023.11.07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