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深柳堂與楊仁山居士墓塔 -- 金陵刻經處巡禮記之一 |
|
|
|
作者 |
白化文
|
出處題名 |
佛教文化=The Culture of Buddhism=Buddhist Culture
|
卷期 | n.2 |
出版日期 | 1993.05 |
頁次 | 19 - 20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協會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chinabuddhism.com.cn/web/index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WP0818
|
關鍵詞 | 金陵刻經處; 清末民初; 近代佛教; 譚嗣同; 居士; 中國佛教; 弘一大師; 僧人 ; 民族 ; 佛學 |
摘要 | 清末民初,是中國佛教的艱難時刻。由於國家衰敗、民族危亡,人們都在思索衰敗與危亡的原因,一切古老的事物幾乎都成為懷疑物件,佛教亦不能倖免。因此有廢廟學、散僧人之舉。但正如弘一大師所說,如果把廟拆淨、把僧殺光,便可以換來個富強的國家、興旺的民族,請從我弘一始!事實證明佛教並非社會不進步的原因,倒是社會不進步影響了佛教的發展。清末民初有一批思想家看到了這個事實,他們在佛教最艱難的時刻創造了佛教有史以來最先進的理論,即以佛教適應現代而推動現代,適應未來而創造未來的理論。譚嗣同的《仁學》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發聵振聾,餘響至今不絕於耳。楊仁山居士是譚嗣同的師輩,也是近代佛教史上不可不講的一位仁人。北大老教授白化文先生足涉淨土,心懷虔敬,深柳瞻禮,承澤著文。主持先睹為快,稱幸甚;讀者有感可發,望賜稿。
|
ISSN | 10042881 (P) |
點閱次數 | 393 |
建檔日期 | 1998.04.28
|
更新日期 | 2018.06.22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