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李日章
|
出處題名 |
靜宜人文學報
|
卷期 | n.9 |
出版日期 | 1997.06 |
頁次 | 13 - 34 |
出版者 | 靜宜女子文理學院教務處出版組 |
出版地 | 臺中縣, 臺灣 [Taichung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緣起=十二因緣=Pratityasamutpada; 緣起=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paticca-samuppada; 緣起=paticca-samuppada=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 佛 |
摘要 | 本文為專著中之一章,繼前文有關佛學世界觀之論述 ,闡明懷海德形上學說與佛學「緣起性空」思想之相契. 懷氏否定事物之「簡單定位」 (simple location) 出發 ,多方揭示萬物相依相待與相涵相攝之事實,斷定世上任 一事物都「無所不在,無時不在」. 這正與佛學「緣起」 原理的終極推衍所得完全一致--「緣起」原理推衍到極致 ,必將得出如下結論:世上萬物互為條件而成立; 世上萬 物互為內容而存在. 懷氏復大力擯斥傳統哲學與科學中之 「實體」 (substance) 觀念,而代之以「事件」 (event ) 或「現實事物」 (actual entity),作為構成宇宙之基 元. 依懷氏,傳統「實體」觀念,係經由以下兩個步驟而 形成:一. 在思惟中,將一具體之物分為兩個部分,視其 一部分為該物「屬性」,另一部分為屬性所依托之「實體 」; 二. 誤將原祇存在思惟中的「實體」當作客觀存在 於時空中的實物,亦即誤將抽象之物視為具體之物. 這乃 是一種謬誤,懷氏稱這種謬誤為「具體性誤置的謬誤」 ( fallacy of misplaced concreteness). 懷氏之否定「 實體」觀念,又與佛學之「性空」思想不謀而合. 蓋佛學 中之「性」正相當於懷氏所謂之「實體」. |
點閱次數 | 535 |
建檔日期 | 1998.04.28 |
更新日期 | 2023.12.0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