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中國近代佛教思想的諍辯與發展
作者 江燦騰 (著)=Jiang, Cian-teng (au.)
出版日期1998.02
頁次695
出版者南天書局有限公司=SMC Publishing Inc.
出版者網址 http://www.smcbook.com.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明代佛教=Ming Buddhism; 中國佛教=Chinese Buddhism; 僧團=Monastic community; 佛教經濟=寺院經濟=Buddhist Economics; 政教關係=Buddhism & Politics; 佛教史=Buddhist History; 禪宗=Zen Buddhism=Zazen Buddhism; 淨土=Pure Land; 唯識=Mind-Only Buddism=Consciousness-Only Buddhism=Vijnaptimatrata=Vijnaptimatra; 天台宗=Tien-tai Buddhism
目次一. 明初道衍的反排佛論及其淨土思想
(一),生平
1. 出家前的道衍禪師
2. 出家後的道衍禪師
(二)《道餘錄》的反排佛論思想
1.《道餘錄》的出版疑點
2. 荒木見悟的解說
3.《道餘錄》的內容分析
4.《道餘錄》對明代排佛思想的衝擊
(三) 道衍禪師的淨土思想
1.《淨土簡要錄》的編輯目的和序中疑問
2.《淨土簡要錄》的思想傾向
3.《諸上善人(口+永)》的著述動機
4.《諸上善人(口+永)》的內容特色及其意義
5. 道衍禪師淨土著作在日本的回響
(四) 結 論
二. 明初佛教史料新發現--《三悟真詮》--
(一) 解說
(二) 史料原文
三. 晚明佛教叢林衰微原因析論
(一) 研究視角..世俗化的詮釋取向
(二)《概古錄》所見的晚明叢林諸問題
(三) 晚明叢林問題惡化的背景解析之一
--政經交互逆轉的積累病源
1. 宗教政策的性格轉變與度牒泛濫
2. 寺田獲益條件的削弱與叢林衰微
(四) 晚明叢林問題惡化的背景解析之二
--社會變遷與異教競爭拼至
1. 社會風氣轉型與倫常混亂
2. 羅教的興起與教徒爭奪
3. 天主的傳播與教理衝突
(五) 晚明叢林問題惡化的背景解析之三
--禪學的形式主義化及其影響
1. 關於明代禪學衰微的兩種評價
2. 從「公案禪」到 「看話禪」的變革
3. 「看話禪」的逐漸形式化及其對晚明禪學的影響
(六) 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可能取向
1. 改革的必要性
2. 新資源的獲取
3. 舊資源的恢復
4. 實証性和普及性的增強
四. 晚明《物不遷論》的爭辯 (上篇)
--異議者鎮澄的佛學思想分析
(一) 德清與鎮澄和《物不遷論》爭辯的關聯性
1. 德清與《物不遷論》爭辯的關聯性
2. 鎮澄與《物不遷論》爭辯的關聯性
(二) 異議者鎮澄的觀點分析
1. 鎮澄產生疑惑之因
2. 鎮澄對「宗似」與「因非」的批評
3. 鎮澄對「性空」與「不遷」的考察
4. 鎮澄對「性住」非「不遷」的質疑與自辯
5. 鎮澄對「佛性」與「性空」的層口
6. 澄觀與鎮澄思想異同之分析
7. 鎮澄對《法華經》之「法住」思想的詮釋
(三) 結論 -- 鎮澄異議觀點的思想特質
1. 重視經典「聖言」的高度取向
2. 以「如來藏」思想為詮釋的核心
3. 問題的解析奠基於文獻學的考察
4. 使用「因明」為思辨工具
五. 晚明《物不遷論》的爭辯 (下篇)
--諸家的意見與空印鎮澄的答辯
一. 前期反鎮澄的諸家意見及其自辯的內容考察
1. 鎮澄與「近世異解師」的爭辯
2. 鎮澄與無名尊者的爭辯
3. 密藏道開的質疑與鎮澄的回應
4. 海印大士(德清)的商榷與鎮澄的答辯
5. 一幻道人的轉述意見與鎮澄的反駁
6. 雲栖祩宏的辯正與鎮澄的反對
二. 後期爭論諸家意見的考察
1. 道衝《物不遷正量論證》的探討
2. 龍池幻有與鎮澄的長期爭辯
3. 真界《物不遷論辯解》探討
4. 紫柏真可對雙方爭論的批評
5. 雲栖祩宏的最後態度
6. 德清的探討
三. 結論--《物不遷論》爭辯對晚明叢林改革的意義
1. 根源性的追尋與經典原義的再確認
2. 理智治學與直觀洞識的認知衝突
3. 傳統佛學的最後光輝
4. 世俗化發展應有的趨勢
陸. 晚明憨山德清中興曹溪祖庭及其周邊問題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改革理念「曹溪之願」的由來--返歸
禪源與德清和紫柏的悲願
三. 德清流戊嶺南卻擁有改革實力之因
1. 對一般社會大眾的作法
2. 對陽明學派的官僚或一般儒生的作法
3. 對遠地久別的僧俗友人的作法
四. 曹溪中興所需的威權與經濟問題
五. 曹溪祖庭中興的十大改革及其成就
1. 培祖龍以完風氣
2. 新祖庭以尊贍仰
3. 選僧行以養人材
4. 驅流棍以洗腥穢
5. 嚴齋戒以勵清修
6. 清租課以裨常住
7. 免虛糧以蘇賠累
8. 復祖山以杜侵占
9. 開禪堂以固根本
六. 德清改革引發的衝突與官司纏身問題
七. 結語
七. 李卓吾與晚明佛教思想及對其「狂禪」的批評
前 言
一. 李卓吾早年生活與佛教的關係--四十歲
前思想轉向的探索
二. 李卓吾的泰州淵源與佛教的關係--四十
歲以後的師友交遊和晚年的出家,死亡
三. 李卓吾的佛學著作
四. 李卓吾的禪學思想 -- 如來藏系? 般若系?
五. 李卓吾的淨土思想 -- 自力解脫? 他力解脫?
六. 關於李卓吾的「狂禪」問題及其招致批評之因
七. 晚明佛教界對李卓吾的看法
八. 結論
八. 中國近代佛教改革運動興起的背景
一. 清以來傳統佛教的衰微
1. 禪宗的沒落
2. 宗教政策的不當
3. 太平天國的摧殘
二. 廟產興學政策對佛教的影響
三. 楊仁山佛教事業的重大影響
九. 清未民初印光大師的淨土思想
前言
一. 印光大師的淨土思想背影
二. 印光大師的淨土思想內涵
三. 印光大師的淨土思想實踐
1. 提示念佛方法
2. 以存心立品助淨業
3. 勸兼念觀音
四. 印光大師的淨土思想評價
十. 民國五四時期的太虛大師
前言
一. 前進又倒退,入世又退隱的改革事業
二. 革命思潮的衝擊
三. 閉關普陀山與出關
四. 五四運動時期的太虛大師
五. 寺產的歸屬問題與改革
六. 唯識思想與中國文化
七. 結論
十一. 太虛大師建構僧伽改革理論的背景
和思想內涵 -- 以第二期改革的
《整理僧伽制度論》為中心
一. 太虛大師到普陀山閉關前的困境分析
1. 初期改革運動遺留的課題
2. 太虛大師改革佛教組織的困境所在
3. 新思想體系鑄造的必要性
二. 閉關的生活與思想的融鑄
1. 閉關前的準備
2. 閉關生活與思想的改造
三. 僧伽改革理論的建構
1. 理論體系的複雜性
2.《整理僧伽制度論》的提出
四. 結論
十二. 從「世界佛教聯合會」到「東亞佛
教聯合會」 -- 論太虛大師推展佛
化運動的本質及其影響
一. 「世界佛教聯合會」創立之因
二. 成立的經過
三. 相關活動及其衍生的問題
1. 日本對「支那內學院」的高度肯定
2. 日方眼中的太虛佛教事業及其衍生的
「佛化運動」問題
四. 太虛組團赴日的成就及其影響
1. 赴日前的佛教策略檢討
2. 赴日活動的成就及其內容分析
五. 結語
十三. 胡適禪學研究的開展與諍辯 -- 第
一階段 (1925 ~ 1935) 的分析
前 言
一. 胡適第一階段的禪學研究與忽滑谷快天
二. 胡適禪學研究第一階段在中國學者間的
回應狀況--以湯用彤和陳寅恪的兩個
個案為例
1. 湯用彤的回應 (1927 ~ 1938)
2. 陳寅恪的回應 (1932 ~ 1933)
三. 胡適禪學研究第一階段問題點的再檢討
四. 結論
十四. 歐陽竟無批評天台學說之檢討
前 言
一. 歐陽竟無批評觀點之檢討
二. 對歐陽質疑點的反駁
三. 結論
十五. 呂澂與熊十力論學函稿評議
一. 從藍吉富先生的悼念呂澂之死談起
二. 研究史概述
三. 爭辯背景的考察
1. 爭辯的導火線
2. 熊對歐陽積存已久的不滿因素
3. 呂澂維護師門的心理因素
4. 雙方思想葛藤的淵源
四. 爭辯的內容
1. 呂澂對熊致梁信稿的質疑
2. 熊十力的初次答辯
3. 呂澂的反駁
4. 熊十力的再次答辯
5. 呂澂對前信的補充說明
6. 熊十力對呂澂補充說明的酬答
7. 呂澂對熊氏近兩次答辯的再澄清
8. 熊十力對呂澂澄清信稿的異議
9,呂澂駁熊氏視本體與法性為一的看法
10. 熊十力回信談辯論書信的處理問題
11. 呂澂不同意熊十力的作法
12. 熊十力對呂澂指責意見的申辯
13. 呂澂最後的批評
14. 熊十力最後的答辯
五. 爭辯的時代意義
六. 結論
十六. 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諍辯與發展
前 言
一. 有關探討《淨土新論》的使用材料說明
二. 關於淨土思想淵源的檢討問題
1. 楊白衣先生的觀點
2. 印順法師的觀點
3. 印,楊兩人的觀點分析
三. 對傳統西方淨土念佛往生的檢討問題
1. 印順法師的觀點
2. 張澄基先生的觀點
3. 楊白衣先生和聖嚴法師的觀點
四.《淨土新論》所涉及的時代意識與印順
順法師的淨土思想變遷之關係
1. 從《印度
點閱次數1128
建檔日期1997.10.06
更新日期2014.05.2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3561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