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天台通教之化法研究=Educational Aspects of Tong-fa as Taught by Tien-Tai School
作者 李宗明 (撰)=Lee, Chung-min (compose)
出版日期1998.07
頁次140
出版者東海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thu.edu.tw/
出版地臺中市, 臺灣 [Taichung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釋曉雲
畢業年度86
關鍵詞李宗明; Lee, Chung-Ming; 天台; 判教=教判=classification of Buddhist teachings; 通教; 化法
摘要通教化法的思想特質,就在其能承先啟後,通貫佛陀一代時教. 主精神則在透過菩薩行者的闡述,讓學佛人回小向大,進而帶出慈悲與智慧的佛法中心思想. 所謂無量無邊法門,如導源歸於佛陀本心,就是「悲智雙運」這個宗旨. 萬法歸一. 歸於一心,而此心就是般若妙慧與慈悲心的彰顯. 透過通教行門的彰顯,才能讓佛門弟子由初聞佛法,依法起修 (藏),然後聽聞菩薩境界,努力實踐菩薩道的六度萬行 (通),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習到廣度眾生的種種善巧方便後 (別),待時機成熟自然功德圓滿 (圓),而共成佛道。

通教思想源自天台宗判教思想體系中,屬於化法四教中第二階段的教化. 因此在契入通教思想前,需先對通教本身在判教體系中的地位與思想意涵作說明,然後才單獨抽離通教思想來作剖析與詮釋. 其後希望能透過通教大乘經典中的化人善巧,剖析佛教不離世間覺的積極一面. 最後則上溯法四教中,別圓二教的般若妙慧思想與一切眾生都有成佛之願的圓融思想。

Summary
The teaching of the Buddha and the Tripitaka reflect the special virture of Buddhism. Realizing the truth, through practice and demonstrating that realization of truth through spontaneous compassion and wisdom.

In Chinese Buddhism,the Bodhisattva is highly respected as an eminent practioner of compassion and wisdom.

To apply this virtue into current education,will help to develop the morality and personalities of the students. One who is full of compassion will be a good friend of all beings. One who has wisdom can cope with all difficulties. Selfish actions cause insecurities and destruction to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To prevent these disasters one must become enlightened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wisdom and compassion. The Buddha is a thorough enlightened teacher of all human beings, and we should try to emulate him.

目次前 言………………………………………………………………… Ⅰ
摘 要………………………………………………………………… Ⅱ
ABSTRACT……………………………………………………………… Ⅲ
目 錄………………………………………………………………… Ⅳ
緒 論…………………………………………………………………1
第壹章 天台宗判教思想……………………………………………5
第一節 天台宗起源………………………………………………5
第二節 判教思想起源……………………………………………7
(一)對教義的思辨……………………………………………8
(二)判教的種類………………………………………………12
第三節 五時八教…………………………………………………17
(一)五時………………………………………………………18
(二)八教………………………………………………………23
第貳章 通教行門……………………………………………………43
第一節 通教接引之方便…………………………………………44
第二節 通教行門通後不通前……………………………………49
第三節 通教中化人之行法………………………………………50
第參章 通教大乘經典之化法………………………………………61
第一節 眾生平等的法界觀………………………………………62
第二節 佛經中的和諧思想………………………………………65
第三節 佛教對大自然的重視……………………………………69
第四節 通教化法特質……………………………………………72
第肆章 接通後之開顯般若法門……………………………………77
第一節 天台教觀般若法門………………………………………77
第二節 般若妙慧止觀薰修………………………………………81
(一)培養善法因緣修習止觀…………………………………83
(二)對治身心之清淨妙法……………………………………89
(三)回歸自心下功夫…………………………………………94
第三節 深法佛陀悲智精神………………………………………100
(一)菩薩以救度眾生為職志…………………………………100
(二)菩薩以般若妙慧留惑潤生………………………………103
第伍章 一切眾生都有成佛之願……………………………………113
第一節 開啟心靈的寶所…………………………………………113
第二節 體悟心外無法……………………………………………117
(一)禪定引發三明六通………………………………………118
(二)禪定戒律相輔相成………………………………………119
第三節 激濁揚清的理想教育……………………………………122
結 論…………………………………………………………………129
參考文獻………………………………………………………………131
簡 歷…………………………………………………………………140
點閱次數488
建檔日期2000.12.14
更新日期2023.01.0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3692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