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森林中的法語:一位證悟者的見道歷程=Being Dharma |
|
|
|
作者 |
阿姜查
;
布里特・保羅
;
賴隆彥
|
出版日期 | 2002.12 |
頁次 | 336 |
出版者 | 橡樹林文化=Oak Tree Publishing Co.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cite.com.tw/about.php?about=wood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善知識系列
|
關鍵詞 | 修行方法=修行法門=Practice; 禪修=Zen Meditation=Meditation; 佈教=弘化=Transmission of Buddhism |
摘要 | 當代南傳佛教大師中,阿姜查對西方佛子的影響無人能及,他的教法如此普及的關鍵為何?無他,清晰與親切且受用而已. 但這對不同文化背景與佛教傳承的人來說,卻是最容易親近佛法的路徑,從本書就可以一窺阿姜查開示魅力的究竟. 阿姜查常說:「起初人們先聞法,但還不懂得思惟; 接著他開始思惟,但不會修行; 修行後,尚未見到法的實相; 見法後,則依然未能證入. 」 這構成了本書的架構--聞法. 思法. 修法. 見法. 證法. 傳法. 這也正是一般人修行的道路,阿姜查將此視為一種生活方式,而不只是一組練習或儀式而已,中沒一成不變的法則,這也是阿姜查的開示善巧方便的地方,總於不經意間將弟子導向解脫. 他認為語言是一種幫助理解的工具,要聽得懂才有意義,所以他不直接談經典中超越世俗名言的深奧智慧,因透過讀誦艱深的經典可能只得到概念,卻可能錯過真正的修行,他認為我們應盡量救治盲人的眼疾,而非只是告訴他顏色. 就如佛陀所說:「我只教導兩件事,即苦與苦的止息. 」不需要一直描述涅槃等名相. 他的教法中也不主張對一般人來說玄之又玄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因沒透過世俗名言如何能與眾生教學. 溝通或解釋事情呢?他關切的是修煉的過程,而非證悟的結果; 重點在幫助眾生清除障礙,以便讓他們看得更清楚. 因此書中遍布他隨手引來的狗. 芒果. 雞. 稻田與水牛等最通俗. 最具體. 最適合聽者的內容,來說明一般人不易了解的經典術語. 他在本書教導各種正念與禪定的傳統修法時,總盡量不提定境或開悟等特殊經驗. 他認為禪定不過是一種工具,一種端坐檢視自身的方法,目的只是為降伏與拓展內心. 那是讓我們解脫束縛. 停止鬥爭. 放下執著與隨遇而安的方法. 因此,對真實法而言,其實不需要學太多,只需要貫徹一些簡單原則即可. 所需要學習的,只是知道要修些什麼,及如何修,然後勇往直前而已. 書中也提到幾個常被提到問題,如修行就是該獨自躲在深山中,與人隔絕不相往來嗎?但阿姜查卻認為世間是藉認知而超越,而非經由逃避. 人們可以藉世間的感官接觸中尋獲智慧. 如此既可以揭露自身的習氣,又可以觀察到痛苦產生的方式. 所以他說:「如果哪裡又熱又麻煩,那就對了,那裡就是修行的好地方. 」 另外,本書也提到了阿姜查非常注重的倫理道德,也就是佛教的持戒和行善,這些常叫一般人排拒,誤認為那是一種緊箍和恫嚇. 從不要人們迷信與盲從他的阿姜查直接了當第指出,倫理與道德的目的在創造一顆寬鬆的心,與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可幫助行者調整心性,為禪修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觀全書,讀者會發現,佛法就是幫助人們見道的善巧方便. 「法是用來生活的」--這也就是本書的真諦:證道者僅只是坐著,縫衣服,所達到的境界,也遠高於未證道者修習好幾小時的禪坐. |
ISBN | 9867884078 |
點閱次數 | 914 |
建檔日期 | 2002.12.31
|
更新日期 | 2023.11.0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