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禪學三書
作者 吳言生
出版日期2001.06
出版者中華書局
出版者網址 http://www.zhbc.com.cn/
出版地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禪宗=Zen Buddhism=Zazen Buddhism=Chan Buddhism=Son Buddhism; 中國佛教史=Chinese Buddhist History
摘要本書與一般禪宗研究著作不同的是:本書雖涉及佛教經典、禪宗思想、詩歌藝術等廣闊的領域,但對這些領域的研究,絕非泛泛而談,是以掌握第一手文本材料為前提,注重宏觀的理性透視,與深透的禪悟直覺相結合。如對禪宗思想淵源的論述,作者遵循從文本出發的原則,在撰寫各章時,首先對佛經影響於禪宗思想的各種資料,進行「竭澤而漁」的搜理,務求完備,有時僅為查尋某句經文、一條語辭,在禪宗著作中的原貌、引用、流傳、演變,就花費了難以想像的時間和精力。正是因占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才使作者的理性與體悟並重,有了堅實的基礎。「三書」中,作者又以對禪詩意境闡述為輻射源,既入乎其中,進行直覺感悟,以心印心;又出乎其外,進行理性反思,冷靜審察,以揭示禪宗詩歌,所蘊含的佛心、神韻和詩情,形成在文學境界中,領悟深刻的禪宗哲學思想的顯著特徵。可說,文學與哲學溝通,禪思與詩情圓融,深而不奧,玄而不遠,是三書最大的特色。

※ 三書內容
一、《禪宗哲學象徵》
本書旨在嘗試描繪出禪宗的哲學體系的基本構架。上下兩編分從公案與頌,和禪宗語言的詩喻性,兩個角度,闡釋禪宗哲學象徵的內涵,指出:「禪宗的一切感悟,都不外本心論、迷失論、開悟論,境界論,它們形成了禪宗哲學的基本結構。無意於『建構』的禪宗,通過一系列的詩意象徵,實在地『建構』起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在電光石火中,呈現著縝密的邏輯,在禪機閃爍中,呈現著深邃的理性。」禪宗對「本來面目」超越性的揭示,形成了禪宗哲學的本心論;對本心失落狀態的描述,和對失落緣由的反省,形成禪宗哲學的迷失論;禪宗運用不二法門,將一切對立予以超越,形成禪宗哲學的開悟論;對開悟之禪者生命體驗,精神境界的揭示,形成了禪宗哲學的境界論。

本書也不是盡善盡美,在獨到特色的前提下,偶有瑕疵也是在所難免。禪宗雖為宗教,其學說有經典所本,但因禪宗的產生,與後來禪師生活的環境,主要來自下層社會,故禪宗的生活、傳法方式,禪師的話語偈頌,更表現了下層人民的生活情趣,這就是為何禪宗會在眾多宗派中脫穎而出,在中國佛教的歷史上獨樹一幟。如果過於注重禪宗的文本依據,就會削弱了禪宗的特殊性。具體地說,就是對禪宗活潑潑的精神,中國禪宗呵佛罵祖的特有傳法方式、禪師大機大用,桶底脫落的瀟灑的生活方式,有所忽視,由是對禪宗特有的文學性的描寫,將有所不足。應說本書的特徵是明顯的,獨闢蹊徑,體大思精,自成一家之言。創新性、開拓性很強,單刀直入,直探心源。不偷工取巧,不人云亦云,不嘩眾取寵,從材料中形成思路、觀點,不帶任何先入之見,原真地揭示了禪宗思想淵源、禪宗哲學象徵、禪宗詩歌境界的深邃內涵。

二、《禪宗詩歌境界》
本書在努力汲取中國佛教史、禪宗思想史、中國詩歌史領域,最新成果的基礎上,從對禪宗詩歌文本、禪宗宗風、禪宗哲學、佛典與禪思,及對禪本義的體證與理解出發,在具體分析禪宗詩歌文本後,作出了對禪宗詩歌境界的,高屋建瓴式的總結和揭示:「禪宗詩歌表達獨特的禪悟體驗,其審美境界的範型,是觸目菩提的現量境、水月相忘的直覺境、珠光交映的圓融境、饑餐睏眠的日用境。禪悟體驗剿絕情識,不容湊泊,形成觸目菩提的現量境;禪悟體驗要求主體以空靈之心,源真地直觀審美對象,能所俱泯,形成水月相忘的直覺境;禪悟體驗是萬物圓融互攝,處於重重無盡的緣起中,形成珠光交映的圓融境;禪悟體驗圓融得脫落了圓融念,形成饑餐睏眠的日用境。現量境觸目菩提,不容擬議;直覺境能所雙亡,色相俱泯;圓融境珠光交映,重重無盡;日用境饑餐睏眠,脫脫身心。」試圖體現禪宗詩歌研究的基本框架、批評理念和美學範式,且體現了較強的創新性、開拓性,填補了禪宗詩歌研究的空白。

三、《禪宗思想淵源》
本書以禪宗對大乘佛學精華的廣為汲取,為探視禪宗思想的源頭活水,立足佛教禪宗思想體系的基點,深入系統地論述了《楞伽經》、《起信論》、《心經》、《金剛經》、《維摩經》、《楞嚴經》、《華嚴經》、《法華經》、《圓覺經》、《涅槃經》等,對禪宗思想影響最大的十部佛教經典,與禪宗思想的關係。認為這些佛典,對禪宗的本心論、迷失論、開悟論、境界論--即禪宗思想、哲學、詩學體系,產生了深遠影響。指出:「強調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如來藏思想,影響了禪宗的本心論,揭示自性沉迷緣由的唯識思想,影響了禪宗的迷失論,以遣除掃蕩的不二法門,為特色的般若思想,影響了禪宗的開悟論。禪宗的境界論,既是開悟論的推展,又是向本心論的回歸,在體現華嚴圓融思想的同時,深深烙上了如來藏思想,和般若思想的印痕。」
目次一、《禪宗哲學象徵》
二、《禪宗詩歌境界》
三、《禪宗思想淵源》
點閱次數721
建檔日期2004.03.18
更新日期2014.05.2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4109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