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救國,宗教抑哲學? -- 梁啟超早年的佛教觀及其轉折(1891-1912)
作者 王俊中 (著)
出處題名 史學集刊=Collected Papers of History Studies
卷期n.31
出版日期1999.06
頁次93 - 116
出版者吉林大學
出版地吉林, 中國 [Jilin,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梁啟超; 康有為; 佛學; 日本佛學; 伯倫知理
摘要以往學界研究梁啟超的思想和行徑,角度多不一致. 早期西方學界多沿著Joseph R. Levenson 的觀點,認
為梁氏是「理智上疏離中國文化傳統,而感情上仍與傳統聯繫.」這個說法後來受到東西方學者的諸 多質疑,有的認為梁氏的最終關懷是政治的實踐而非文化的選擇,本文則從「傳統文化是多元而非一元」的角度出發,察看梁氏對傳統的另一支:佛學,期接觸的緣起及容受態度的轉變,並觀察佛學對梁氏的最關切的視點:「救國實踐」上,有無影響和意義.

前言部分,止在對過去研究梁啟超的重要成果作一回顧,並說明本文的主題和時間斷限與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探討梁氏在1898年前的信仰態度,指出受限於傳統的祖先崇拜,梁氏對佛教的接觸,完全由乃師康有為在性格和信仰上的差別,與兩人對「宗教救國」和「孔教國教化」的支持度的強弱.

第三部份,文分兩段,首段探討梁氏在戊戌變法失敗,出亡日本前夕,在日本的佛教如何在傳統和西方這兩種
力量的作用下,產生的三派佛教勢力,即1. 國家權力提供傳教機會,自身亦願意擔任「護國」任務的國家佛教
(舊派); 與2. 受到國外宗教風氣影響,強調政教分離的精神佛教 (新派); 與3. 抱持「大乘佛教非佛說」的原始佛教派 (新派). 梁氏在日本期間,在精神上或思想上對佛教都有新的轉變,自其作品推斷,他受到「精神主義」派佛教的影響最深. 其二. 在日本受德國學者伯倫知理(Johann Kaspar Bluntschli) 國家論等的影響,使梁氏對宗教和建立現代化國家的關係,有了不同以往的解釋,在所發表的《論佛教與群治的關係》與《我的生死觀》中,梁氏自以往「宗教國教化」的角度思考,乃積極鼓吹佛教的「智信而非迷信」,「入世而非厭世」,「兼善而非獨善」,「自力而非他力」等特質,認為較之孔教和基督教,佛教更適合在中國,成教化現代「新民」的宗教力量.

在餘論中筆者認為梁氏等知識份子對佛教的看法,似只能看做「佛學」的範疇,與實際當時佛教界的發展有所
差距. 並指出在梁氏等的鼓吹下,減緩了佛教團體在動盪時局中受到的破壞,從而引發在民國初年佛教的復興運動.
ISSN05598095 (P)
點閱次數839
建檔日期2000.09.22
更新日期2024.09.0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4348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