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論僧肇對三宗之批判
作者 黃淑滿
出版日期2000.05
出版者華梵大學哲學系=Dept. of Philosophy, Huafan Univ., R.O.C.
出版地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學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指導教授賴賢宗
畢業年度85
附註項華梵大學第一屆畢業生學士論文
關鍵詞黃淑滿; 般若; 格義; 三宗; 僧肇; 有; 無; 非有; 非無; 觀照; 緣起; 性空; 無知; 六家七宗
摘要魏晉時期佛教的發展由於般若思想與玄學思想相似,所以研究般若的學者以玄學思想的概念名詞來解釋般若思想,故造成六家七宗,而六家七宗中的本無宗,心無宗,即色宗,就是僧肇所批評的般若三宗.

這三宗的思想均較傾向虛無的思想而不契合般若思想,所以僧肇要以其所理解的般若思想對其提出批評. 僧肇所理解的般若思想即是般若「聖智觀」及般若之「本體性空」; 般若的「聖智觀」是指聖人的觀照作用,因般若「無名無相」,所以般若的觀照作用是「無知」,而因「無知」,所以「無所不知」. 而般若之「本體性空」則從「非有非無」而言,事物的存在是「非有非無」的,之所以「非有非無」是因事物之存在是不真實的,而「不真即空」. 這就是僧肇所理解的般若思想. 由於僧肇對三宗提出批判,故終結了般若流派,使般若思想得以正確的在中國流傳.

目次壹. 前言
貳. 魏晉時期佛教的發展與三宗的思想
一. 魏晉時期佛教的發展
(一) 魏晉時期佛教發展的歷史概況
(二) 魏晉佛教思想內容的演變
二. 三宗的思想
(一) 六家七宗
(二) 三宗的思想
參. 僧肇之般若思想略觀
一. <般若無知論> 中之般若思想
(一) 般若「無名無相」
(二) 般若「無知」的境界
二. <不真空論> 中之般若思想
肆. 討論僧肇對三宗之批判
一. <不真空論> 中僧肇對三宗之批判
(一) 對心無宗的批判
(二) 對即色宗的批判
(三) 對本無宗的批判
(四) 小結論
二. 僧肇對三宗之批判的評價
(一) 總結魏晉時的般若思想派別
(二) 顯見僧肇思想特色
(三) 影響後來佛學之發展
伍. 結論
陸. 參考書目
點閱次數271
建檔日期2000.11.08
更新日期2016.09.3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4436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