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佛教中的理想國土與現代社會=佛教における理想國土と現代社會 |
|
|
|
作者 |
三友健容 (著)=Mitomo, Kenyo (au.)
|
出處題名 |
中華國際佛學會議實錄(第3屆):人間淨土與現代社會: = The Record of Chung-Hw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ddhism(3rd): The "Earthly" Pure Land and Contemporary Society
|
出版日期 | 1998.02 |
頁次 | 113 |
出版者 | 法鼓文化出版社=Dharma Drum Culture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ddc.com.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日文=Japanese |
附註項 | 中日文提要; 日文論文提要:頁144-145. |
關鍵詞 | 淨土; 國家; 世界和平; 宗教的意義; 三友健容; Mitomo, Kenyo; 宗教の意義 |
摘要 | 希望出生在理想的國家,是不限於任何宗教的問題. 任何人都期望能更豐裕,更幸福.
概觀印度有關理想世界的想法,在《梨俱吠陀》中描述,人的肉體雖會死去,消滅,但其靈魂(a 13 ,manas, pr殛a, 戣man)不滅,它會到理想世界 -- Yama天,與祖先之靈一同得到永遠的快樂. 在這世界被描述有豐富的水,植物,飲食,是非常樂觀性的來世觀. 而作為這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橋樑是祭祀,並沒改革現實社會的想法,因不論是誰,依次死後都能生到理想的世界,所以再惡人與遵守祭祀的善人間產生了不合理. 於是導入了70a(天則)的思想. 在天界的Yama已不再是保證快樂的神,而是擔任裁決罪人角色的審判官.
在如此的思想潮流之下,佛教導入三界的世界觀,從欲界的痛苦來看,色界天的天的世界必定是理想的世界. 因此,希望藉著有漏的五戒等善根功德,生到天界者也大有人在. 即使不能生到天界,也希望再生到比閻浮提更好的世界,特別是拘盧洲. 認為拘盧洲既涼爽,壽命又長,是十分舒適的地方. 由此可知當時人們的理想國土的相貌. 因六欲天看起來又比閻浮提更容易居住. 因此,在如此的世界觀中明顯的特點是:舒適的生活環境,及慾望須被加以淨化.
大乘佛教的特色之一是認為在三界外別有世界. 誠如後來在天台教學中所說的,即使三界都是諸神的世界,也還不是理想的國土.
在混亂迷妄的現代社會中,理想國土究竟在哪裡? 如果以須具備使每個人得不到滿足的要求得以滿足的條件作為淨土的話,可說那是不問古今東西的一場幻夢吧! 在日本佛教中,有否定往理想國土的逃避,提倡現實社會改革的宗教家,即日蓮聖人. 不僅是為接連不斷戰爭,飢荒,重大變革的鎌倉時代祈禱及死者的冥福,更提倡改革擁有強大權力的為政者的意識,才是邁向理想社會實現之道,這點是值得特別提出處.
最近自認為是無宗教[信想]的人增加了起來. 他們把不相信宗教,理解成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認為只有無學之人才會信仰宗教. 現在世界的知識份子已開始察覺到此錯誤. |
ISBN | 9578473567 |
點閱次數 | 358 |
建檔日期 | 2000.12.05
|
更新日期 | 2015.08.1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