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魚山聲明集研究:中國佛教梵唄的考察=The Research of Gyo-san-sho-myo-shu-- The Investigation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uddhism Ritual Music
作者 賴信川 (撰)=Lai, Shinn-chuang (compose)
出版日期1999
頁次610
出版者華梵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fu.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指導教授陳萬鼐、何廣棪
畢業年度87
關鍵詞賴信川=Lai, Shinn-chuang; 魚山=Gyo-San; 日本佛教Japanese Buddhism; 天台宗=Ten-tai Shu; 大原三千院=Ohara San-Zen-In; 佛教音樂=梵唄=Buddhist MusicFan-bai; 聲明=Shou-Myou
摘要梵唄,固然可以當作佛教藝術 / 音樂的層面來研究,然而梵唄不僅僅只是音樂藝術而已,最重要的是:它是個成佛做祖的方便道,「戒,定,慧」三無漏學之藝術. 如果忽略了梵唄在佛教教理上的位置,那麼我們怎麼樣也無法探得梵唄的真實面貌. 而中國佛教梵唄發展史,更需要找到一個有利的視角,以方便切入中國佛教梵唄史發展上的脈絡,能作成全面性開展的考察基礎.《魚山聲明集》滿足了這個條件,它不僅是日本佛教現行天台宗的「聲明集」,更是本收錄了隋唐風格的梵唄課誦本. 它的內容正可以扮演了這個切入中國佛教梵唄研究的重要角色. 因此筆者選擇了本書作為碩士學位論文的主題.

本研究是以「梵唄的四個重要基源問題」構成「梵唄研究模型」作為考察基礎,「梵唄的四個重要基源問題」,也就是以「結構論」,「角色論」,「功能論」與「歷史觀」的架構作為本研究的開展,就此將本研究的章節敘述如次:

第一篇 序論,在「序論」中下屬三章,分別是:第一章《魚山聲明集》研究的主題 / 第二章 前人研究成果及佛教梵唄與音樂的研究徑向 / 第三章 本論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篇 聲明的意義與唄讚文化的發展,這篇是用來作為解「魚山聲明」的背景知識,下屬三章二節,分別是:問題點之所在 / 第四章 「聲明」與「梵唄」 / 第五章 梵唄的功能與角色思想 / 第六章 印度與我國自漢魏到隋唐唄讚文化的發展 / 小結.

第三篇 隋唐梵唄的遺風-《魚山聲明集》,這篇就是研究本文主題《魚山聲明集》的成果,下分三章二節,內容如次:問題點之所在 / 第七章《魚山聲明集》的編訂及其流傳 / 第八章《魚山聲明集》內容的特色與構造 / 第九章《魚山聲明集》的保存與研究現況 / 小結.

第四篇 總結-《魚山聲明集》帶給我們的啟示,該篇不分章,直接分成四節,內容如次:第一節,禮失而求於諸野 / 第二節,現行台灣梵唄研究方式的省思 / 第三節,成立「佛教梵唄史」的條件 / 第四節,「魚山聲明」研究的未來展望

Summary
Fan-bai(梵唄,the name of Chinese Buddhism ritual music) is a kind of art about Buddhist art and musicology. Yet the contents are not only the art of music but also the convenient way which can lead Buddhists to enlighten themselves as same as Buddha. So we may look it as the skill which lead people enter the three Buddhism gate (discipline,meditation,wisdom) which lead people to perfect their personality. Suppose we ignore the position of the philosophy of Buddhism about Fan-bai,then we will never get the clear image of Fan-bai. When we talk about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an-bai's development,we had better have a good view-point so that we conveniently understand complet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an-bai. Gyo-san-sho-myo-shu (The hymns book of Gyo-san)is the best view-point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an-bai's development. "Gyo-san" is a place both in Chinese and Japan. And Sho-myo is the ritual music in Japanese Buddhism. But the sho-myo was come from China about 847 AD. The contents of Gyo-san-sho-myo-shu doesn't only contain the hymns which are belonging to Buddhism Ten-tai school in Japan but used by the Buddhists in the times of Chinese Sue & Ton Dynasty (603 --907). This is the reason why I chose the research of Gyo-san-sho-myo-shu as the topic of this thesis.

There are four important theories constructed the model of this research.
They are:1. Structure of the hymns; 2. Playing role in the ritual about the hymns;3. utility of the hymns;4.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ymns. The approach of investigation in this thesis were based on the 4 theories and it developed the contents as follow:

Section 1. The first section contains 3 chapters. It introduces the author's objective and motivation for this approach. This section shows the selection of the references and discussion of different studies. It also gives the method and the process, and a brief summary of the thesis.

Section 2. The second section are divided into 3 chapters and 2 sub-chapters. It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sho-myo" which contains Indian ,Chinese and Japanese view. It also brief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from India to China before 847 AD. In this section the author gives discussion about 4 theories as the base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Buddhism Fan-bai.

Section 3:The section 3 are divided into 3 Chapters and 2 sub-chapters.
The main subject of section 3 is to discuss the book,Gyo-san-sho-myo-shu. It introduces the history,development and the author and so on as the outline of Gyo-san-sho-myo-shu. It also introduces the inside of Gyo-san-sho-myo-shu containing literature and musicology. At the end,it also shows the work of keeping the hymns in Japanese Buddhism:Institute established,performance council and record tapes and video published.

Section 4:The section 4 are divided into 4 sub-chapters. It talks about the inspiration about Gyo-san-sho-myo-shu which Japanese devoted themselves to keeping. Through this research, we may got the idea that Chinese may got the lost culture from the neighbor countries and also get the new idea to improv
目次自序
提要 / 中英文
第一篇 序論
第一章《魚山聲明集》研究的主題
第一節 研究佛教梵唄的意義
第二節 我國梵唄流變之現象
第三節《魚山聲明集》的學術價值
第四節 導歸佛教梵唄史之研究基礎
第二章 前人研究成果及佛教梵唄與音樂的研究徑向
第一節 台灣方面相關課題的研究
第二節 中國大陸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三節 日本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 本論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論佛教梵唄研究之理念
第二節 研究方法-梵唄模型論的提出
第三節 本論文的研究計畫與章節安排
第二篇 聲明的意義與唄讚文化問題點之所在
第四章 「聲明」與「梵唄」
第一節 「聲明」的意義及其與「梵唄」之關係
第二節 釋迦牟尼佛對音樂的態度
第五章 梵唄的功能與角色
第一節 佛塔供養與唄讚文化的興起
第二節 音聲何以成佛事-佛門的唄讚觀
第三節 儀式與梵唄
第六章 印度與我國由漢魏到隋唐以前的唄讚文化發展
第一節 梵唄「結構論」與印度佛教梵唄形式的推想
第二節 漢魏三國時期初傳佛教的唄讚文化
第三節 六朝時期的梵唄文化發展
第四節 隋唐時代會昌前後的顯教梵唄小結
第三篇 隋唐梵唄的遺風-《魚山聲明集》問題點的所在
第七章《魚山聲明集》的編成
第一節 關於「魚山聲明」中「魚山」得名之由來
第二節 日本佛教天台聲明的形成
第三節《魚山聲明集》的編成與《魚山聲明集》的版本
第八章《魚山聲明集》的內容及其音律學
第一節《魚山聲明集》內容的分類
第二節《魚山聲明集》的顯教部份梵唄內容的研究
第三節《魚山聲明集》的音律學
第九章《魚山聲明集》的保存與現況
第一節《魚山聲明集》與天台宗法會
第二節 關於天台宗「魚山聲明」的保存事業小結
第四篇 總結-研究《魚山聲明集》的啟示
第一節 禮失可求諸鄰邦
第二節 現行台灣梵唄研究的省思
第三節 成立「佛教梵唄史」研究的條件
第四節 「魚山聲明」研究未來的展望
本文引用文獻一覽
附錄-天台聲明原譜及其五線譜三曲云何唄 散華 迴向伽陀
點閱次數835
建檔日期2000.11.17
更新日期2023.01.1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4513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