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論佛法對心性澄淨之功能=Buddhadharma Functions as Purifier of Human Mind and Nature |
|
|
|
作者 |
釋惠空 (著)=Shih, Hui-kong (au.)
|
出處題名 |
國際佛教教育研討會(第9屆)=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ddhist Education(9th)
|
出版日期 | 1994.07.16-20 |
頁次 | 85 |
出版者 | 華梵佛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Sino-Indian Buddhist |
出版地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中英文提要=Chinese and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p.86 |
關鍵詞 | 釋惠空; Shih, Hui-kong |
摘要 | 一. 教育的功能,不管是改變人之思想,改變人之行為而言;其根本之源在于改造人之心性,而在改造人心,人性之時,對心性之論,自古中外即有許多不同之見解 -- 性善,性惡. 然而,若對人心,人性無有一真實之認知,則由此發展出之教育理念,亦必然不足以擔任改變人心,人性之功能,是故須對心性之本質做一理解. 二. 佛教對心性有所謂業力緣起說,賴耶緣起,如來藏緣起,法界緣起說……等基本之思想學說,而諸學說之共同目的,都在建立修行佛道之理論架構,佛法的實踐理則,就是依止于此等緣起說上. 三. 佛法在實踐方法上,不外是止觀,以除斷煩惱. 然而,對所除斷的煩惱就是主探討的問題. 煩惱的種類,有根本煩惱與隨煩惱之不同,或根本無明與枝末無明之不同. 從煩惱的種類,特性,反襯來了解心性的特質. 四. 在理解了心性煩惱後,就是心性之直接運作. 在運轉心性之過程方法,及所達到之境界中,也是間接的了解了心性之本質. 比如: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乃至四果等,在在都可以看出佛法對心性之淨化特質. 五. 佛法對心性的看法,迥異于世俗之角度,最重要的是 -- 世俗中始終是以我為出發,而終未能脫離我之思想,亦不能徹底淨化生命之心性,而佛法除掌握了禪定對心性淨化之功能,亦徹底打破了生染污煩惱根源 -- -「我見」. |
點閱次數 | 513 |
建檔日期 | 2001.02.21
|
更新日期 | 2015.06.12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