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從樂記試探儒家思想中道德與藝術的關係=A Prob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ucianism's Morality and Art through the Book of Music |
|
|
|
作者 |
孫長祥 (著)=Sun, Chang-hsiang (au.)
|
出處題名 |
國際佛教教育研討會(第9屆)=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ddhist Education(9th)
|
出版日期 | 1994.07.16-20 |
頁次 | 95 |
出版者 | 華梵佛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Sino-Indian Buddhist |
出版地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中英文提要=Chinese and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p.95 |
關鍵詞 | 孫長祥; Sun, Chang-hsiang |
摘要 | 禮記樂記篇向來被認為是討論儒家禮樂之教與音樂理論的重要資料之一. 然而這篇主以音樂,行為與制度教化作為討論主題的文章,究竟闡述的是人類那種的活動經驗?揭櫫了怎樣的理論?提出了什麼有關儒家倫理及藝術的理念?規劃出一種怎樣的儒家制度?音樂的活動與倫理行為的善間,究竟存在怎樣的關聯?在儒家人生教化理想的制度設計中,樂記的理論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起了怎樣的作用?凡此問題似乎都可以自樂記篇記載的文字中,直接間接解讀到一些足資現代人再反省與再思考的論題. 本文即嘗試由哲學認識論的進程,探討樂記篇所呈現約有關儒家倫理與美學思想領域中交互關涉的問題. 全文主分為五個部分: 就樂記及其它相關資料闡明作為人感知外物,呈顯內在情感活動,外現為具體行動的音樂與藝術活動的關係. 在「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意義下,重新省察儒家「道德」活動的概念及其主涵意. 在儒家倡導,規劃的理想人生教化中,所提出的禮樂原則的內容及其分判. 就道德與音樂或藝術活動的關係,說明禮樂政刑作為規範性設計的意義. 結論:綜前所述,參考現實,擇其中之要者,進一步加以反省與批評,並闡述儒家樂教在當代的意義. |
點閱次數 | 571 |
建檔日期 | 2001.02.21
|
更新日期 | 2015.06.12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