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輪迴後的涅槃世界=On Buddhist Ideas about Death in the San-yen Stories
作者 金明求 (著)=Chin, Ming-ch'iu (au.)
出處題名 中華佛學研究=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卷期n.5
出版日期2001.03
頁次441 - 463
出版者中華佛學研究所=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出版者網址 http://www.chibs.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三言; 死亡; 佛教; 覺悟
摘要佛教追求的理想國度,與現實中呈現仙界的道教思想不同,它是在死後以生前罪惡善行的程度,來決定來生的富貴榮華,以輪迴轉生過程中不斷積累的「業」來決定來生. 佛教思想目標尋求「解脫」,就是能離「苦」得「樂」,獲得「真正的自由」.《三言》中含有佛教死亡觀的作品,都因覺悟生命的本質,而進入涅槃的境界. 佛教的覺悟過程,難以具體地分類為生死,情慾而簡單說明,故精神覺悟就是精神上的一種衝擊,喚醒「自我」的過程,以產生新「自我」的動力. 覺悟過程中,無論是自己直接經驗輪迴過程,或目睹別人的輪迴過程,都有強調「輪迴轉生」,「因果報應」的觀念,這些在作品裡面表現得相當豐富,經過許多時代,人物,環境來確認「業報輪迴」的事實. 而人物經過佛教的磨練後的自我,與經過試煉前的自我完全不同,其人生觀,精神價值都已改變. 現實上追求功名富貴之心,生死存亡之事,全歸化為「空」. 雖有的作品淡化「四大皆空的觀念」,但精神覺悟後而歸於佛門,獲通過佛教式考驗而得到覺悟過程來看,具充分地呈現出佛教式的精神覺悟來超越生死,而邁向解脫境界.

目次一. 前言
二. 覺悟色空而修行坐化 -- <陳可常端陽仙化> (警 7),<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警 28)
三. 解脫三世輪迴業報以成就涅槃 -- <明悟禪師趕五戒> (喻 30),<梁武帝累修歸極樂> (喻 37)
四. 周遊地獄後體會「天地無私」,「因果報應」 -- <鬧陰司司馬貌斷獄> (喻 31),<遊酆都胡母迪吟詩> (喻 32)
五. 結語
ISSN1026969X (P)
點閱次數1960
建檔日期2001.03.30; 2002.07.23
更新日期2022.10.0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4762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