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楊惠南=楊惠男
|
出處題名 |
論命, 靈, 科學「宗教, 靈異, 科學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
|
出版日期 | 1997 |
頁次 | 127 - 145 |
出版者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1.會議地點:台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2.主協辦單位: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聯合報 3.全文見http://140.109.196.10/pages/seminar/religion/楊惠南.htm |
關鍵詞 | 楊惠南; 實相; 方便; 宗教經驗=宗教體驗; 神通=神秘經驗=冥契經驗=Miraculous Power; |
摘要 | 佛教是個源遠流長,教派眾多,思想分歧的宗教,因此,對「靈異」或「神通」的看法,不同地區,不同時代,不同教派的佛教徒,有著很大的差異.
早期的印度佛教-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小乘佛教),原本是對印度婆羅門教之神本主義的反動,具明顯的人文主義色彩,也因此採取禁止教徒顯現「神通」的態度. 初期的印度大乘佛教,雖漸把佛,菩薩視為大力神祇,故開始讚嘆佛,菩薩的「神通廣大」;但基本上還是視「神通」為不得已的非常手段,不把它視為永恆的「實相」,而把它列入佛,菩薩的教化「方便」(技巧,手段)中. 晚期的印度佛教,尤其是密宗,由於大量吸收婆羅門教的思想,神祇和儀軌,再加上「方便為究竟」的教理,蓋過了以「實相」為指導原則的教理,因此,高僧們顯現「神通」成極為正常的作為.
而在中國,佛教的傳入受到中國本土儒,道兩家人士的強烈排斥,為說服這些人士和一般信徒,西域來的高僧往往以「神通」和醫術,工技傳教. 佛,道兩派人士,顯「神通」鬥法的資料隨處可得. 因此,中國佛教一開頭就充滿著「神通」的神秘色彩. 但也有許多實際的例子足以顯示,中國佛教仍然保有批判「神通」的原始精神 . 本為試圖從佛教的經,律,論,乃至高僧傳,語錄等文獻,討論佛教對「神通」或是「靈異」現象的基本態度. 並說明批判「神通」的理想,與容忍「神通」的現實間,亦即「實相」與「方便」間所以產生差距之因. |
點閱次數 | 754 |
建檔日期 | 2001.02.20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