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蜂屋邦夫
|
出處題名 |
「世變中的文學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系列之一「世變與創化: 漢唐, 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研討會論文集
|
出版日期 | 1999 |
頁次 | [13]1 - 11 |
出版者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主協辦單位: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關鍵詞 | 蜂屋邦夫;宗教;思想;六朝;玄學;Religion;Thought;Six Dynasties;Metaphysics; |
摘要 | 在六朝時代,產生了追求玄虛世界的玄學,佛教漸被理解,吸收,也出現了道教,六朝是所謂儒,佛,道三教關係孕育,各種藝術開花結果的時代.
早在後漢仲長統(179-219)的 <樂志論> 等文章裡,已可看出有超越現實,悠游觀念世界的心境. 可以看出逸民們的處世態度上傾斜於老子;實際生活上則出現隱棲山谷,過著採藥的日常生活方式.
魏的王弼,何晏創造出玄學,他們的「無」論給予後世相當大的影響. 王弼將聖人視為「至無」,創造出受容佛教「覺者」思想的基礎,並且將觀念從現實的羈絆解放,造成對某種「自由」的展望. 又竹林七賢等人逃入莊子的世界,而使玄學得以發展.
西晉王衍重視「貴無論」,他的辯論術給予莊學甚大影響. 郭象《莊子注》雖保障了貴族們自足安分的世界,但仍是和蔑視實務的王衍等人的生活方式屬於同一流派. 東晉也有崇尚老莊的「高世」的風潮,江南山水之美也被發現,使貴族們的生活方式變得「玄虛」. 道教或佛教助長了沈潛於玄虛的觀念性「個」的世界.《黃庭經》對人體的構造有深入的思考,在這閉鎖的世界中完成自我. 「空」或「般若」提示了「彼岸」世界的觀念,慰藉了自足安分也無法制約的 不安.
佛教思想有理論構造及實踐體系,以普遍性法則為準則,將「個」定位於現實中. 孫綽 <遊天台山賦并序> 追求與自然的冥合,而佛教是令其達到那恍惚之境的智性推進體系. 慧遠的 <沙門不敬王者論> 認為不遵從王者的統治,才能追求得到根本的真理. 沙門因置身於游離現實的世界,從而超越了應報之因的情,獲得了自由. 慧遠更以成所有應報或超越根據的「神」為思考主題. 認為「神」是不滅的,是超越自然的. 就這點而言,慧遠的思想明顯地和老莊玄虛的 去向劃清界線的. |
點閱次數 | 472 |
建檔日期 | 2001.02.2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