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蔡耀明
|
出處題名 |
臺灣宗教學會通訊=Newsletter of Taiwan Association for Religious Studies
|
卷期 | n.5 |
出版日期 | 2000.05 |
頁次 | 1 - 11 |
出版者 | 台灣宗教學會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佛教研究; 論文寫作; 方法論=Methodology |
摘要 | 談到解脫道裡有很多的課題,如煩惱、解脫、涅槃,或與解脫有關的道理,如「非我」。有幾位哲研所的研究生,沒任何佛學背景,卻可在一天內把有關佛教的緣起、非我觀的相關文章,幾乎找出一大半;再花不到一、二天的時間,就寫出大約二頁的論文綱要。故對學術界而言,學術資訊的取得變成是個捷徑,這是我在前一陣子發表的一篇文章〈迎向專業的佛教研究〉中提出的趨向。但這趨向有兩大問題,一是內容的異化,二是方法的異化。其中,方法的異化,就是不加思考地借用其他學科的方法,用在佛教的材料;而內容的異化,是指大量使用電子化資訊,或第二、三手的資訊。如果吸收快速及思辨夠清晰,就拿得出精美成果。但我在帶研究生的過程,會對剛談到的從事專業佛教研究裡的三個環節加以強調,這樣才不至於只是有廣泛學術知識資訊的取得,而欠缺原典的掌握能力。比如,我在論文口試時,第一就是看看你用什麼原典。原典包括兩方面:一,可依佛教經典、論典、註疏,即所謂的第一手材料。二,如不是依第一手材料,就須用社會科學的方法,直接獲取資料,包括問卷、訪談,調查等。一定要有第一手資料,才稱得上碩士班層次的專門研究。如果研究生是完全根據第二手資料,得出研究成果,我就用個人在原典及在方法學上所受的訓練,對研究生的文章及其文章所依的種種文章,一一加以批判。批判的重點,是讓研究生知道,若要做較專門研究,缺乏原典的訓練,沒有所謂經典語言及去掌握經典、論典、註疏的能力,其成果大致上越不過大學部的水準。 ......
|
點閱次數 | 656 |
建檔日期 | 2001.06.12 |
更新日期 | 2013.01.14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