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資料由 李玉珉老師 提供
|
|
|
吉藏與大乘《涅槃經》=Jizang and the Mahāyāna Mahāparinirvāṇa-sūtra |
|
|
|
作者 |
廖明活 (撰)=Liu, Ming-wood (compose)
|
出處題名 |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Journal of 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
卷期 | n.6 |
出版日期 | 2001.07 |
頁次 | 111 - 137 |
出版者 | 國立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出版者網址 |
http://homepage.ntu.edu.tw/~ntucbs/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 |
關鍵詞 | 二藏; 三種法輪; 五味; 中道; 正因; 佛性; 判教; 常住; 常樂我淨; 無得 |
摘要 | 吉藏(549-623)為陳隋時代(六世紀末至七世紀初)三論學統的代表人物。三論學統繼承印度中觀學統的教學進路,注重蕩除名相,破遣計執。吉藏在其著作裏,高舉「無得」為佛陀教說的中心主旨,宣稱佛經「若立若破,皆為破病」,並通過「二諦」「八不」等中觀觀念的申釋,突顯佛教「中道」學說的不落二邊教旨,把三論學統的批判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至於大乘《涅槃經》,乃是以佛陀臨涅槃前的行事為背景,以宣說佛陀常樂我淨,眾生皆具佛性為本旨;全經立論多從正面著眼,跟三論教學唱言一切皆空,其設教著重反面的排破,形成強烈對比。在吉藏所處的中國佛教界,《涅槃經》風行一時,當時不少佛教學者鑒於《涅槃經》記載佛陀入滅前的最後講話,兼且內容極富理想性,推尊之為眾佛經之首。吉藏作為三論學統的中堅分子,他對這種跟本宗教旨有重大距離,而又廣受推崇的佛典,如何加以處理,是值得注意的。本文首先通過論述吉藏的判教思想,申示吉藏對《涅槃經》在佛說整體所佔位置的看法;繼而分析吉藏怎樣從中觀教學的觀點出發,對「常樂我淨」和「佛性」這些《涅槃經》的中心觀念,提出嶄新的詮釋。 |
目次 | 一、判教和大乘《涅槃經》 115 二、常住思想和大乘《涅槃經》 124 三、佛性思想和大乘《涅槃經》 129 結論 136 |
ISSN | 10271112 (P) |
研究類別 | 佛教-思想 |
研究時代 | 隋代 |
研究地點 | 中國 |
點閱次數 | 2410 |
建檔日期 | 2001.07.11; 2002.03.03
|
更新日期 | 2017.06.29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