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杜順圓教思想研究
作者 李伯元 (撰)=Li, Bo-yuan (compose)
出版日期2001
頁次222
出版者東海大學=TungHai University
出版者網址 http://www.thu.edu.tw
出版地臺中市, 臺灣 [Taichung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指導教授陳榮波=Chen-Rongpo
畢業年度89
關鍵詞華嚴宗; 圓融無礙; 法界三觀; 五教止觀; 十玄門; 一真法界; 理事無礙; 事事無礙; The system of the Hua-Yen school; Comprehensive harmony; Three grand views of the Dharmadhatu; Five types of Buddhist theories; The approaching to the Ten Metaphysical Profundities; One True Realm of Dharma; The interpenetrative Realm of Reason; The interlacing Realm of all Events
摘要各章節思想扼要如下:
第一章 緒論 確立本論文研究的旨趣、範圍方法與途徑。
其中本論文研究的旨趣,特別對中國大乘佛學判教活動,本論文闡明杜順圓教思想特色,以佛陀的五時圓教思想為典範,並融會中國文化精神,彰顯悲智体用、圓融無礙為其圓教思想特色,加以概要扼述之,好讓閱讀本論文者更容易明白撰者的撰文動機、旨趣。
第二章 釋迦牟尼佛的五時圓教精神
以五小節來討論佛陀「五時」弘法特色。
第一節:釋迦牟尼佛華嚴時說《華嚴經》。
佛陀此時闡述悲智圓滿的精神,如大日先照大山的頓根說法特色。本節主要以四分經教、五周因果、圓融行佈、三聖圓融......來說明《華嚴經經》的大方廣佛氣象,亦即是佛陀悟道弘法的「第一時」說《華嚴經》之殊勝圓頓精神。
第二節:佛陀鹿苑時說《阿含經》。
佛陀此時闡述「法有我無」的道理,以星雲法師及演培法師所詮釋「苦集滅道」的四聖諦,為佛陀此時說法之特色。
第三節:佛陀方等時說《維摩詰經》。
佛陀此時闡述悲智入世的思想。茲以《維摩詰經》的<菩薩道品>及<菩薩行品>為中心,說明其特色。
第四節:佛陀般若時說《般若經》。
佛陀此時闡述緣起性空的道理,三論宗又名般若宗,茲以該宗般若觀來說明佛陀所弘二十空的般若精神。
第五節:佛陀法華‧涅槃時說《法華經》、《涅槃經》。
佛陀此時闡述究竟一乘佛性,人人皆有佛性的主張。茲扼述該兩經的主要特色。
以上所列的五小節,旨在說明杜順圓教思想所依傳承淵源自佛陀圓教。
第三章 華嚴宗初祖杜順法界觀行法門研究
杜順的圓教觀行法門,其圓融無礙思想,同時亦深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例如老莊的道德,及魏晉玄學、僧肇的格義佛學、吉藏的三論宗般若觀,以及《大乘起信論》的唯心思想。
第一節:《大乘起信論》的一心二門特色
第二節:杜順傳略。
釐清華嚴宗初祖究竟是杜順抑或法藏的爭議;辨析杜順的相關之三篇論文著作真偽。
第三節:杜順圓教觀行法門的研究。
說明法界緣起的三觀門,展開分析法界真空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容觀的觀門特色。以及說明華嚴五教止觀行門,展開分析小─始─終─頓─圓的行門特色。
第四節:杜順圓教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說明華嚴宗圓教思想特色,以及其在中國大乘圓教思想上的歷史地位與影響。
第五節:華嚴宗圓教與天台圓教、唯識圓教、禪宗的交涉。
以上第二、三章內容為本論文研究的主要範圍。
第四章 結論
扼述本論文研究的六個特色。
特色一:提出杜順華嚴圓教思想之研究,以回應中國大乘佛學眾說紛紜的判教問題。
他的圓教思想源於佛陀的悲智圓覺精神。同時,他又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具有圓融無礙的積極入世人生觀。
特色二:本論文研究杜順圓教思想,在方法論上特別彰顯四句法,亦名雙遮法的思想方法,來揭示杜順的理事無礙思想內容,尤能把握到其神采;在資料途徑上,引證則主要採《大正藏》原典,緒論中撰著並按四個部分排列編號,引文於論文中之章節,論旨扼要,《大正藏》原典共編列約八十條,閱讀者藉此,可以很方便掌握到整個論文論證之架構及輪廓。
特色三:本論文摸索《華嚴經》等經的心得,例如撰者透過華嚴宗四祖澄觀撰《大華嚴經略策》,非常簡明扼要的導引介紹,對《華嚴經》的一般概念便更明瞭。
特色四:本論文分析說明華嚴宗的法界緣起思想之意義,彰顯杜順的法界觀特色。
特色五:本論文<杜順圓教思想研究>的主要貢獻。包括對杜順思想源於佛陀五時所說經典的扼要闡明,以及杜順法界三觀與《五教止觀》的揭示。
目次封面
第一章:緒論
一、本論文的研究旨趣
二、本論文的研究範圍
三、本論文的研究方法
四、本論文的研究途徑
(一)《大正藏》原典
(二)學者研究著作
第二章:釋迦牟尼佛的五時圓教精神
第一節 釋迦牟尼佛華嚴時說《華嚴經》
一、《華嚴經》圓融無礙思想
(一)《華嚴經》的源流說明
(二)《華嚴經》的四分經科與五周因果
二、《華嚴經》的比喻與象徵
(一)《華嚴經》的放光喻
(二)「身心生」修淨象徵
第二節 釋迦牟尼佛鹿苑時說《阿含經》
一、苦諦:八種基本苦惱
二、集諦:十二緣起
(一)十二緣起表列
(二)十二緣起意義
三、滅諦:無我
四、道諦:八正道
第三節 釋迦牟尼佛方等時說《維摩詰經》
一、居士佛學
二、方便法門
三、糾正小乘
四、唯心淨土
五、菩薩悲智
六、不二法門
(一)世間法
(二)出世間法
(三)世間即出世間
(四)非世間非出世間
第四節 釋迦牟尼佛般若時說《般若經》
一、般若空觀思想
(一)實相般若
(二)觀照般若
(三)文字般若
二、龍樹中觀般若
(一)《中論》的蕩相遣執
(二)《中論》各品思想扼要
(三)《中論》單四句法與八不實相
三、僧肇正觀般若
(一)<不真空論>
(二)<物不遷論>
(三)<般若無知論>
(四)<涅槃無名論>
四、吉藏無得般若
(一)二諦
(二)複四句法
(三)並觀
(四)四緣六假
(五)体用二正
五、般若宗法脈
第五節 釋迦牟尼佛法華涅槃時說《法華經》、《涅槃經》
一、《法華經》思想
(一)十法界論
(二)法華七妙喻
(三)法華三昧
二、《大般涅槃經》思想
(一)《大般涅槃經》源流
(二)二諦
(三)涅槃妙喻
第三章:華嚴宗初祖杜順圓教法界觀行法門研究
第一節《大乘起信論》的玄妙唯心思想
一、《大乘起信論》的源流考據
二、《大乘起信論》的一心二門特色
三、《大乘起信論》四句法
第二節 杜順生平考辨
一、華嚴宗初祖考證
二、杜順著作辨析
第三節 杜順的圓教法界觀行法門
一、杜順的法界圓融無礙思想
(一)杜順開創法界觀行法門
(二)華嚴宗的圓教法脈
(三)華嚴宗法界緣起思想
二、杜順圓教的方法論(四句法)
三、杜順圓教的本体論(法界三觀)
(一)法界真空觀
(二)理事無礙觀
(三)周遍含容觀
四、杜順圓教的修行論(五教止觀)
(一)法有我無門
(二)生即無生門
(三)理事圓融門
(四)語觀雙絕門
(五)華嚴三昧門
第四節 華嚴宗圓教法界觀行法門及其影響
一、華嚴宗法界觀行思想
二、華嚴宗法界觀行對後世之影響
第五節 華嚴宗圓教與天台圓教、法相唯識宗與生活禪之交涉
一、天台判教(圓性教)
二、法相唯識宗判教(圓識教)
三、教外禪宗(明心見性)
第四章:結論
一、本論文研究杜順圓教思想之特色
特色一:提出杜順圓教思想之研究回應判教問題
特色二:本論文的研究方法
特色三:摸索《華嚴經》等的心得
特色四:說明華嚴宗法界緣起思想並揭示一真法界玄理奧祕
特色五:本論文研究<杜順圓教思想研究.的貢獻
(一)彰顯釋迦牟尸弗五時說諸經教特色
(二)彰顯杜順華嚴圓教系統特色
二、本論文趼究杜順圓教思想之現代意義
(一)嚴嚴圓教精神
(二)杜順法界觀行法門的現代意義
附錄 杜順著作:
《華嚴法界觀門》
《華嚴五教止觀》
《華嚴一乘十玄門》
參考書目
點閱次數443
建檔日期2003.05.02
更新日期2023.01.0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5384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