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霍旭初 (著)
|
出版日期 | 2002.07 |
出版者 |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
出版地 | 烏魯木齊, 中國 [Urumqi, China]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新疆佛教=西域佛教; 大陸佛教; 中國佛教史=Chinese Buddhist History |
摘要 | 本論稿前部分,是西域佛教文化新課題的考證和研究。包括龜茲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與龜茲石窟關係的研究;中國佛教音樂起源問題的新考,通過新發現的阿艾石窟,探討教煌藝術的西傳問題等。其中關於古代廣泛流行的“無遮大會”,和西域金剛力士藝術造像的研究,是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首次發表於本書。本論稿後部分,則是對西域佛教文化研究中,存在的史據失當,和不實之詞的問題進行辯析,特別是對佛教藝術研究中,背離佛教教義的失當之談,進行了辯駁。書後附錄了有關克孜爾石窟的分期、石窟內容,和我國科學家考察克孜爾石窟情況的一些基礎性的資料。本書有西域佛教文化研究的新成果,具極高的學術參考價值。
【作者序】 新疆古稱西域,是我國西北邊疆的重要戰略地區。絲綢之路出沒在這裏,世界上諸種重要古代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臘文明和阿拉伯文明都,在新疆交流、整合,並傳入內陸地區。中亞很多民族也都在這裏生息、繁衍。佛教約在西元前2世紀,或稍遲傳入西域。受佛教影響最深的西域大國,是于闐、龜茲、焉等等。佛教傳入扼絲綢之路北道的龜茲,在西元前2世紀前後,西元3世紀進入鼎盛時期,迄8世紀一直很繁榮。當時,龜茲是西域佛教的傳教和佛學研究的中心。佛寺櫛比,僧尼眾多,蔥嶺以東、塔里木盆地邊緣諸國的,王孫貴族、佛教信徒,都來龜茲受戒學法。因佛教的廣泛傳播,佛教的文化、藝術也在這裏展開,集中表現在佛教修行祈福的石窟大規模的修建。古代龜茲石窟,自東向西,錯落有致,綿延200餘公里,大體上沿著庫車––拜城––溫宿一線分佈,也就是沿著古代絲綢之路展開,目前殘存的石窟群有20餘處,洞窟600餘個。 其中著名的有克孜爾、庫木吐拉、森木塞姆、克孜爾尕哈等。石窟種類繁多、結構複雜。有支提窟(中心柱式窟)、毗訶羅窟(僧房窟)、禪窟、講經窟等。除石窟建築,石窟藝術的主要成就表現在,其各種類型的壁畫和雕塑。壁畫內容包括佛、菩薩、天人、比丘、供養人像,及佛本生故事、佛傳故事、因緣故事、天相圖、動物畫等。其中,表現佛陀事蹟的本生故事、佛傳故事、因緣故事很豐富,為世界佛教藝術遺存中所罕有。
龜茲的音樂舞蹈,自北魏以來一直為漢地所重,隋唐時風靡宮廷上下,故玄奘曾說:龜茲“管弦伎樂,特善諸國”。我們從克孜爾等石窟壁畫上的“伎樂圖”中,能看到大規模演奏的場景,領略古代龜茲音樂藝術的風韻和遺音。在龜茲石窟中,還保存了大量用龜茲文、回鶻文、突厥文和漢文,所寫的題記和銘文等,通過這些語言的研究,能區別西域語言的源流、特徵和流行的情況。另外,在新疆還發現不少從梵文譯出的龜茲文、回鶻文的佛經,這些佛經中的一部分,曾通過龜茲高僧、居士譯成漢文,這對漢地佛教的流傳有著重要影響。因龜茲佛教文化的高度發達,故孕育了像鳩摩羅什這樣的佛學大師。
從以上種種的文化現像中,能看出:龜茲佛教文化,是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奇葩,是少數民族文化寶藏中的瑰寶。故從19世紀末,西方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在瓜分中國的狂潮中,一直注意著這塊寶地。他們為此派出了很多名義的探險隊、考古隊等,紛紛進入新疆,偷竊情報,挖掘和盜取文物等。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龜茲研究漸為世人重視,並逐漸成了一門顯學。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國內外掀起了一股絲綢之路研究的熱潮,龜茲研究又重新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關切,在龜茲研究的各領域,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特別是我國學者作出的貢獻尤為巨大。
|
ISBN | 7806582312 |
點閱次數 | 342 |
建檔日期 | 2004.03.26
|
更新日期 | 2023.09.28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