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儒釋道與晚明文學思潮
作者 周群
出版日期2000
出版者上海書店出版社=上海書店
出版者網址 http://www.shsd.com.cn/shsd/index.asp
出版地中國 [China]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序文見http://www.confucius2000.com/scholar/rsdywmwxscxu.htm
關鍵詞佛教與道教=佛教與老莊=Buddhism and Taoism; 佛教與儒家=儒佛會通=Buddhism and Confucianism; 禪宗=Zen Buddhism=Zazen Buddhism=Chan Buddhism=Son Buddhism; 佛教文學=Buddhist Literature; 明代佛教=Ming Buddhism; 中國佛教史=Chinese Buddhist History
摘要晚明文學思潮,是明代中後期個性解放思潮,在文學領域裏的反映,而後者又是借助對傳統儒釋道思想,作新的詮釋而實現的。選擇此課題,旨在開拓對晚明文學思潮研究的新視角。與一般從文學批評史、文學史的縱向角度,研究晚明文學思潮不同。本書側重於從同時代的宗教、哲學,對晚明文學的影響,這一橫向研究為主,並注意文學與哲學、理論批評,與創作、文人性格,與審美情趣間的結合。本書研究的是晚明文學思潮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學批評家、作家。


目次序(卞孝萱)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晚明三教特色及晚明文學思潮概況
第二節 三教對晚明文學思潮的影響概略
第二章 理學到心學的嬗變:晚明文學思潮的醞釀及其學術根源
第一節 理學到心學的嬗變與李夢陽等人的非常之論
第二節 王畿“靈明灑脫”的良知說與唐宋派以意為本、“直攄胸臆”的文學主張
第三節 心性理論與王世懋、屠隆等人對性靈的重新詮釋
第三章 學宗王門、兼取佛學:徐渭的文學“本色論”及文學思潮的興起
第一節 承學王門與自然求真的文學理論
第二節 佛禪與文論
第三節 “真我”的藝術顯現:《四聲猿》與徐渭的“奇”情逸性
第四章 出入三教、高張個性:李贄的文化心態與“童心說”、“化工說”
第一節 李贄的文化心態與“童心說”的思想淵源
第二節 “化工說”與自然情性論
第三節 “童心者之自文”:“下筆無狀”的作品
第五章 融通儒佛、以儒為本:焦竑亦“靈”亦“實”的文論
第一節 融通儒釋與反對類比
第二節 儒學精神與尚實之論
第三節 “性靈”及其理論奧援
第四節 沖融雅潤的詩文
第六章 “可上人之雄”、“李百泉之傑”:湯顯祖的“尚情論”及革新派的創作高標--“臨川四夢”
第一節 “幼得于明德師”、“聽李百泉之傑”與文學情感論
第二節 “紫柏禪”與後期作品中的矛盾心態
第七章 論學宗儒、論文尚本:公安派先驅袁宗道重“學”平允的文論
第一節 首開公安派之驊騮
第二節 培本尚學與沖和允洽的文學革新論
第三節 清潤婉妙的詩文
第八章 錯綜三教、出入禪淨:公安派主將袁宏道的“性靈說”與晚明文學思潮的高漲
第一節 前期的學術傾向及“性靈說”的提出
第二節 後期學術思想的變化及尚淡尚質的美學旨趣
第三節 禪光佛影、老莊風韻與清俊宕逸的詩文
第九章 學祧泰州、兼習佛禪:公安派羽翼陶望齡的“偏至說”與“內外論”
第一節 講性氣以反復古
第二節 重才情以反復古
第三節 頗得佛理禪意的詩歌
第十章 “中行”與禪悟:公安派殿軍袁中道繼踵哲昆、力矯其偏的文論
第一節 儒佛心性論與“性靈說”
第二節 “中行”、佛禪與含蓄蘊藉
第三節 于山水自然中證悟靈慧之心
第十一章 靜觀默照與深幽孤峭:竟陵派對“性靈說”的承嗣與新變
第一節 一個屢受非議的文學流派及其學殖
第二節 “孤行靜寄”與靜觀默照
第三節 佛教“苦諦”與荒寒境界
第十二章 儒學與“情教說”:馮夢龍的通俗文學觀及晚明文學思潮的消退
第一節 一位尚俗的文學家
第二節 本於儒學的“情教說”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書評
  1. 書評:周群《儒釋道與晚明文學思潮》 / 趙偉 (著)
點閱次數710
建檔日期2004.04.16
更新日期2014.05.2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5741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