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title/Title_FulltextSearch.gif) |
|
|
|
|
|
論龍樹「空義」的證成與其實踐意涵--以《中論》為基礎的探討 |
|
|
|
作者 |
嚴瑋泓
;
陳啟能
|
出處題名 |
史學理論研究=Historiography Quarterly
|
卷期 | n.2 |
出版日期 | 2001 |
出版者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歷史研究所 主編 |
出版地 | 中國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 |
關鍵詞 | 龍樹; 中論; 緣起; 二諦; 空 |
摘要 | 龍樹《中論》的空義是基於「緣起性空」的根本要義而說;所謂的「緣起」,即世間林林總總之生滅都是在相依相成的因緣關係而成的,在這樣的關係網絡中,任何存在都不能於此抽離而獨存。而緣起性空的「性」,亦為「自性」,其意義在於種種存在的存有者性都受限於緣起之關係網絡之中,所以才有自性。此外,自性有其自體存在之義,然而若依緣起法則,任何存在並非是獨存的,必須在緣起的網絡中方能彰顯,所以自性是與緣起法是相矛盾的,所以才在緣起的前提下而云:「性空」。空者,是超越了存在與存有事實的混淆,而能覺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名「畢竟空」。 本文除探討龍樹《中論》之「空」義外,並論及「空」的實踐層面,在宇宙人生的本體與現象之交錯縱橫下,眾生若未理解中道空義的實踐意涵,而執空執有、執常執斷,將引致邪見執著,各種亂象或障礙皆可能會因此因應而生。因此,若能體驗「空」,並如實觀照於現實生活,方可成就圓滿人生。然而體悟中道空義,要先有緣起性空的正觀,若離緣起法而論空義,是無法理解空義的中道實相的,也唯有緣於緣起的法則下去觀察空性,才能真正了知空義。故在談空義實踐前,需先對「空」有充分的理解,在理解後而實踐之,才能知道吾人是否真「離二邊」而實踐中道,以避免錯認真理的危險。故筆者在本文中首先將探討龍樹之「空」的意義所在,而後延伸到空義實踐的如實觀照,當然,在解與行的修行次第之先後序列上,並不是有一定之判准,孰先孰後,實為行者在修行過程中的體證,而作適當的調整,這無非也是「空」的中道深義所在。
|
目次 | 一﹑前言......3 二﹑龍樹《中論》對於「空」的詮釋與定義......5 三﹑龍樹如何證成其「中道空義」的思想......9 四﹑「空」與「虛無主義」的擺盪與辯證......11 五﹑空義的「觀」與「行」......13 六﹑結論......16 |
ISSN | 10040013 |
點閱次數 | 631 |
建檔日期 | 2004.04.16
|
更新日期 | 2014.05.29 |
![](images/logo/bg-btn-edit.png)
![](images/banner/donatebanner2017.png)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