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更敦群培與「西藏革命黨」
作者 杜永彬
出處題名 西藏研究=Tibetan Studies
卷期n.2 (總號=n.71)
出版日期1999
頁次38 - 43
出版者西藏社會科學院
出版者網址 http://www.xzass.org/
出版地拉薩, 中國 [Lasa,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更敦群培=Dge-dun-chos-vphel; 高僧傳=Hagiography; 傳記=Biography; 政教關係=Buddhism and Politics; 藏傳佛教=西藏佛教=Tibetan Buddhism
摘要在20世紀上半葉的西藏,受世界革命形勢和亞洲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的影響,藏族的有識之士曾進行過三次變革的嘗試,力圖改造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為噶廈政府注入活力,推動西藏的現代化,使藏民族跟上時代的步伐。
第一次變革發生在20年代中期,是由察絨·達桑占堆為首的藏軍集團發動的,其目的是:擴充藏軍的數量,改良藏軍的裝備,壯大西藏的武裝力量,以增強抵禦外來入侵的實力;學習和借鑒西方(主要是英國)的先進技術,仿效西方的生活方式,讚賞西方的價值觀念,以開放的姿態對待外來文化和現代文明。這次變革實際上是十三世達賴喇嘛“新政”的產物。
第二次變革發生在1934年,是由孜本龍夏·多吉次傑為首的“求幸福者同盟”發起的。其宗旨是要改革噶廈政府機構,變革西藏的行政體制。龍夏希望以4年一屆的任期制來取代噶倫的終身制,並希望由“民眾大會”來選舉噶倫,從而使噶倫向“民眾大會”負責。龍夏的政治主張比察絨的變革主張前進了一步,但龍夏是把“他的現代化和改革的見解隱藏在傳統的價值觀念中進行的”。
第三次變革發生在40年代初期,主角是邦達饒嘎為首的“西藏革命黨”。其宗旨是推翻封建農奴制度,建立進步和民主的西藏。顯然,“西藏革命黨”的政治主張比龍夏為首的“求幸福者同盟”又前進了一大步。雖然西藏的這三次變革都因政教勢力的強大、僧侶和貴族等保守力量占上風而失敗,但其推動西藏走向近代化的功績是不能抹殺的。在印度、錫蘭等南亞國家生活了12年,深受印度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熏陶的更敦群培,與“西藏革命黨”建立了密切的關係,在西藏的早期革命中作出了特殊的貢獻。因此,弄清“西藏革命黨”的來龍去脈、研究更敦群培與“西藏革命黨”的關係,有助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現代西藏的發展軌跡。


目次引言--近代西藏的變革歷程
一、“西藏革命黨”
(一)“西藏革命黨”的“發現”
(二)關於“西藏革命黨”的名稱
(三)“西藏革命黨”的政治主張
(四)“西藏革命黨”的主要活動與結局
二、更敦群培與“西藏革命黨”的關係
(一)建立聯繫
(二)設計黨徽
(三)繪製地圖
三、更敦群培是否加入“西藏革命黨”
(一)更敦群培沒有加入“西藏革命黨”
(二)更敦群培加入了“西藏革命黨”
四、“西藏革命黨”對更敦群培的影響
ISSN10000003 (P)
點閱次數742
建檔日期2004.04.16
更新日期2019.11.0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5745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