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大梵與天道 -- 印中古代哲學中的實在論之比較=Brahman and Tao-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ncept of Reality : In the Philosophies of Ancient India and Ancient China
作者 董平
出處題名 哲學與文化=Monthly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
卷期v.29 n.2 (總號=n.333)
出版日期2002.02
出版者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
出版者網址 http://www.umrpc.fju.edu.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關鍵詞自我; 梵天; 終極實在; 佛教哲學=Buddhist Doctrines=Buddhist Philosophy; 奧義書=Upanishad; 印度佛教=Indian Buddhism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就《奧義書》中的「大梵」觀念,與體現於先秦儒、道哲學中的「道」的觀念,之間的同異,進行理論上的比較與哲學闡釋。在《奧義書》中,大梵是太初之唯一存在者,也是其自身意志的最初確斷者,一切世界現象正是由其意志的自我肯定而產生的。因此,現象的本質,即是大梵之意志的表象,由此而產生「摩耶」的觀念。自我被認為即是大梵本身,自我的尋求則是《奧義書》的一個普遍主題。而世界現象及其在時空中的流變,則是在終極實在的終極還原中,需要被消解的。變化被視為永恆的反面。作為一切現象之終極實在,大梵既體現為一切名色之最初與最後的原因,又體現為最高的宇宙精神與生命本質,其自為存在的絕對性,則實際展示於其對一切現象的普遍滲透、涵攝與包含中。同時,又超越於現象之一切可能的存在方式,它是不可被語言所表述的、超出時空結構與現象之流變的,唯一永恆實體。在指出大梵與道的一般共性的同時,作者特別強調了中國哲學中,關於「道」的運動性觀念。如果大梵的永恆性,即是其自身超越時空的不變滅性,那麼道的永恆性,恰是在變化中被實現出來的。世界現象是道本身之自然運動的直接表呈,而不是意識流動的表呈。故在形而上學意義上,中國哲學中,不存在關於世界的二重分割。
為闡明大梵與道之觀念,主導下的不同文化觀念,作者就三方面進行進一步論證:
1.終極實在之神性、自然性與道德性;
2.本體之自體性相或其自體之實存方式;
3.摩耶與現象之真實性。
大梵與道為印、中哲學傳統中的核心觀念,正是在其主導下,而導向兩種不同的神聖人生之境域。
ISSN10158383 (P); 10158383 (E)
點閱次數526
建檔日期2004.04.30
更新日期2017.10.1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5787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