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永井政之
|
出處題名 |
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論文集=Third Chung-Hw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ddhism
|
出版日期 | 1997.07.19-21 |
出版者 | 中華佛學研究所=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chibs.edu.tw/
|
出版地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1.全文見http://www.chibs.edu.tw/exchange/conference/3cicob/Abstracts/Jpn-abs.htm 2.參見http://www.chibs.edu.tw/exchange/conference/
|
關鍵詞 | 日本佛教=Japanese Buddhism; 人間佛教=入世佛教=Humanistic Buddhism=Engaged Buddhism; 淨土=Pure Land; 禪宗=Zen Buddhism=Zazen Buddhism=Chan Buddhism=Son Buddhism; 戒律=Precepts=Vinaya=Sila; 現代佛教=近代佛教=Contemporary Buddhism; |
摘要 | 本文是身為日本曹洞宗僧侶,並任職於駒澤大學佛教學部,專攻中國佛教的我,感到十分有興趣的題目。若站在前者立場,身為一位僧侶,對現代日本可做什麼樣的發言呢?「禪宗」不論處在怎樣的國家或社會,一定都是「公案現成」的世界,對如此的世界,皆以「隨處作主」為基本立場。因有如此的意義,對現代社會做發言等是沒用的,與其如此,不如說「自我探究」才是身為禪僧的本分。但近代日本佛教界也不例外,筆者從小在寺院長大,現在每天與被稱為「檀家」的信徒接觸,擔負著「下化眾生」之任務。不能只求自我探究就好,小從個人的煩惱,大至社會的結構,對此不能沒有適當意見。從後者立場來看,在歷史、文化上理解中國佛教,是我主要的目的。具體而言,就是想思索:在印度興起的佛教,對中國而言,算是異文化,是如何被中國民眾理解的?換個角度來看,也可聯想思索:現代社會中,佛教是如何被理解的?而在社會中,佛教又具有什麼功能?總之,如何把握「現代社會」,這在以前也是十分困難的問題。雖東西冷戰大致已結束,但國家間、民族間的對立仍存在,且更加複雜。僅就日本來看,「泡沫經濟」崩壞後,對近未來的預測就未必清楚了。
又,雖都是佛教,卻依國家的情況而有很大差異。不能就這樣把日本佛教,鑲嵌到外國的佛教;而且,不論外國佛教者再怎麼〔對日本〕投以責難眼光,也不能使大多數日本僧侶的「食肉帶妻」或「檀家制度」改變。因此,若不能加以二重乃至三重的限定,對此問題就不能確實討論。故身為日本人的我,對「地上(人間)淨土與現代社會」這個問題,也只限針對日本現況,在這十分狹隘範圍內做具體的發言。在如此的限定下,我將視野放在現代日本,嘗試提出些許意見。即以具有很大意義的「戒律復興」,作為提案的主旨。所謂「戒」,當然是指自律性者,「律」則是團體中的約束事。用這意義來表現「戒律」,雖略欠嚴密,但在這裡,我是把它看成是信仰佛教,並依其教法而生活的人們的約束行事。
相反地,從原始佛教以來,在漫長佛教史中,制定「戒律」者唯有佛陀一人。從宗教立場來看,須尊重其精神。但也不能忘記,在時代或地域中,它已失去現實性。摸索著如何對應現實,決斷的結果是:大乘戒的成立及禪宗清規的成立。這在戒律史上是劃時代的事件。我擔心生在現代的我們,只會把這事從歷史性、客觀性來理解,無視於與這可被稱為「反佛教」事件有關者的苦惱。但因這些事情,也使佛教成為了世界宗教。又,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當佛教與社會有關時,奉勸「持戒」即成為大型武器,而民眾也對「持戒」期待具有大功德,這些事實都不能忘記。從以上的觀點,我希望檢證:佛教對現代社會能做什麼發言。
|
點閱次數 | 332 |
建檔日期 | 2004.05.28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