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業力思想(一)--以阿含為主
作者 釋觀慧
出處題名 海潮音=Hai Ch'ao Yin
卷期v.85 n.1
出版日期2004.01
頁次19 - 23
出版者海潮音雜誌社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shandaotemple.org.tw/index.htm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業=Karma=Karman; 業力; 梵我; 無我=Anatman; 身業; 語業; 意業; 貪嗔痴; 輪迴=轉世=Reincarnation=Rebirth=Samsara; 八正道=八聖道=八支正道=八聖道分=The Noble Eightfold Path=aryamarga=ariya-atthangika-magga; 戒定慧三學; 正見=Right View
摘要「業」本是印度人獨特的思想,認為「業」輪迴轉生之一種動力。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後,佛教沿用此語,將「業」的思想與理論做更詳細的分析,並且教授於眾生。
本研究旨在探討佛教業力之思想--以阿含為主。為何常成為佛教重要教育理論之一,是本研究探討的主題。雖然有關業力思想的探討有不少,但是每位學者的看法和詮釋差別甚大。本研究希望能夠釐清佛教業力思想的原義及其思想的演變。希望有助於喚醒混亂社會中迷失的眾生。
本文著重於原始阿含經論作為業或業力的探討。主要重點研論於佛教業論之起源於印度宗教思想所論及的輪迴與梵我說,而佛教認為輪迴之因是無明、三毒貪嗔痴和身業、語業、意業惑業苦的造作而成,佛教阿含更提出不同的無我思想破除梵我說,並詮釋解脫的策略方法,如斷無明、實踐八正道,修學戒定慧三學,並以正見為解脫的導航作為依歸。

目次一、前言
1.業力的影響
2.有情因無明而造業
二、業(業力)的定義
1.業為「造作」之義
2.業的種類
ISSN10152741 (P)
點閱次數226
建檔日期2004.07.16
更新日期2021.02.0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6146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