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 |
蒲文成
|
出處題名 |
青海社會科學=Qinghai Social Sciences
|
卷期 | n.6 |
出版日期 | 1995 |
頁次 | 91 - 95 |
出版者 |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qhass.org/
|
出版地 | 西寧, 中國 [Xin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出處:中國期刊網-文史哲輯專欄目錄
|
關鍵詞 | 藏傳佛教=西藏佛教=Tibetan Buddhism |
摘要 | 佛教于公元七 世紀傳入西藏,經 過與本教的長期斗 爭和融合,扎根于 西藏,形成西藏化 了的藏傳佛教,成 為藏族和蒙古族、 土族、裕固族等少 數民族所共同信仰 的重要佛教流派。 縱觀藏傳佛教的全 部歷史,發現它始 終處在動態的發展 變化之中。特別是 1951年西藏和平解 放后,40多年來時 代的巨變更加速了 藏傳佛教的變化進 程。在慶祝西藏自 治區成立30周年 之際,本文擬就這些變化作一些粗略的回顧。 從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立 西藏是世界上著名的“佛法之地”。在整個藏區佛寺遍布,人民篤信佛教,歷史上藏傳佛教不僅是一股強大的宗教思想力量,而且也是一支經濟力量。特別在西藏,對經濟、政治和思想生活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從元王朝起,西藏納入祖國的版圖,薩迦派的八思巴成為西藏地區的政教首領,開始了“政教合一”統冶。同時,噶瑪、直貢、蔡巴等噶舉派亦備受尊崇。明、清兩朝,仍襲元制,利用藏傳佛教各派的宗教力量,來穩固對西藏的統治。但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形式有所變化,一度是政教分立的。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清朝在西藏珠爾墨特那木扎勒事件后,針對西藏長期以來各種政治勢力角逐最高權力引起社會動蕩的實際和藏傳佛教格魯派深厚的群眾基礎,對西藏地方的行政體制進行重大改革,進一步提高達? |
目次 | 從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立 91 與新制度的協調適應 92 寺院經濟的深刻變化 92 文化交流的加強 93 教規及活動方式的變化 93 世俗化傾向 94 活佛轉世制度的改制 94
|
ISSN | 10012338 (P); 10012338 (E) |
點閱次數 | 258 |
建檔日期 | 2004.10.08 |
更新日期 | 2019.11.19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