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心的密碼:佛教心識學與腦神經科學的對話=Two Views of Mind: Abhidharma and Brain Science |
|
|
|
作者 |
德查姆斯, 克里斯多福 (著)=deCharms, Christopher (au.)
;
王惠雯 (譯)
;
鄭清榮 (譯)
|
出版日期 | 2010.11.01 |
頁次 | 288 |
出版者 | 法鼓文化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ddc.com.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本書收錄達賴喇嘛、康楚仁波切、拉諦仁波切等唯識修行觀 |
關鍵詞 | 心; 心識; 腦神經科學 |
摘要 | 佛教的「心」與科學的「心」,有何異同?這兩種心的觀點,是否能互相學習、彼此互補,揭開一幅更完整的心之全貌!對佛教而言,「心」是指覺識;對科學而言,「心」則是作用中的機械,一種可藉由分析其過程與組成而加以了解的機器運作。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體系之間,是否有值得彼此互相學習之處?本書作者以認知神經科學家身分,與數位知名佛教修行人展開對談,企圖探討東方的佛教心識觀與西方的神經科學在探討感知、思維和覺知方面的異同。他提出了兩者在研究方法、假設及目的上的差異,並發現:雙方的觀點對彼此皆有極大的啟發,能幫助對方應用新的研究方法,解決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論點清晰,說明了佛教心識學與科學兩個體系皆有值得尊重的洞見與共通的主張,彼此是互補而不矛盾的,對有心從不同觀點切入,以全面探究「心」之現象的讀者而言,是必讀的佳作。
|
目次 | 第一篇 本書目的 導論 第一章 交流的好處:與達賴喇嘛對談 第二篇 貼近西藏的心識觀 第二章 貼近西藏佛教的心識觀 第三章 心之隱喻大不同──達賴喇嘛的觀點 第四章 與洛桑嘉措法師對談:心識與心智因素 第三篇 佛教與科學 第五章 佛教是科學的嗎?不對 第六章 與康楚仁波切對談:不同的權威性基礎 第四篇 感知真實 第七章 西藏的阿毘達磨和西方腦神經科學 第八章 與達賴喇嘛對談:感知的外境 第九章 與拉諦仁波切對談:感知和心的明了性 第五篇 對於真實性的想法 第十章 西藏阿毘達磨和西方神經科學中的概念 第十一章 與唐卻法師對談:思維的對象 第十二章 與拉諦仁波切對談:觀念、概念和名言 第六篇 經驗的記憶 第十三章 與康楚仁波對談:回憶以及心的自由 第十四章 與拉諦仁波切對談:記憶和心的精微氣脈 第十五章 與唐卻法師對談:心識與記憶的客體 第七篇 結論:我們能夠學些什麼? 第十六章 透徹了解裡裡外外的心 致謝辭 全書註釋 |
ISBN | 9789575985400 (平) |
點閱次數 | 810 |
建檔日期 | 2010.11.22 |
更新日期 | 2024.10.1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