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青海藏族阿柔部落社會歷史文化研究=A Study on the History, Society, and Culture of Tibetan Arig Tribe in Qinghai
作者 王云
出版日期2010.08.06
頁次8 - 259
出版者蘭州大學=Lanzhou University
出版者網址 http://www.lzu.edu.cn/
出版地蘭州, 中國 [Lanzhou, China]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蘭州大學
系所名稱法學;民族學
指導教授洲塔
畢業年度2010
摘要本論文以青海藏族土著游牧部落阿柔部落為研究對象,以祁連縣阿柔部落為研究重點,對其歷史、宗教、社會和文化首次進行了系統研究,對探究我國新時期藏族部落的沉潛與其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用歷史文獻法研究了該部落的族源與早期發展、分裂與遷徙以及阿柔三部的最終形成,厘清了其地理分布;對比研究了阿柔三部嵌入現游牧區域后的變遷。上部阿柔雖然由于遷入四川石渠縣年代久遠而逐漸融入了康巴文化,但該地區單一的民族人文環境使其傳統文化保存完好,其寧瑪派寺院阿日扎寺在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中部阿柔部落成為河南親王屬民后采用了蒙古族贊格制度,但同時也催化了該地區“蒙族藏化”的進程;祁連下部阿柔在與回、漢、蒙古、裕固、撒拉等民族的雜居環境中表現出了更高的漢化程度,同時也表現出強烈的對自己民族文化的保護意識。論文追溯了阿柔部落與八思巴、達賴喇嘛以及班禪大師之間的法緣及該部落高僧創建過的多座著名藏傳佛教寺院;解讀了其民間信仰和神山信仰中的原始遺留;以寧瑪派寺院集團阿日扎寺和格魯...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scrutinized Arig, an indigenous Tibetan nomadic tribe in Qinghai by inquiring systematically its history, religion, society, and cultures having the focus on the north branch of Arig in Qilian so as to strive for the reasons of the seclusion of Tibetan tribes at the present time and the approaches of transmissi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traditional cultures. Arig s origin, early development, migration, and tribal evolution were traced in the history part, during which it ...

目次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第二節 文獻綜述
第三節 研究設計
一、阿柔三部地理方位的界定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手段概述
第二章 阿柔部落的族源及早期發展
第一節 阿柔部落世系追溯及部落起源
一、阿柔部落世系起源的幾種傳說
二、阿柔部落世系起源的史籍記載
第二節 阿柔部落的早期發展
一、阿柔部落各部族的形成
二、阿柔部落的游牧區域
第三節 阿柔部落的分裂以及阿柔三部的形成
一、蒙古族入據青海導致藏族部落南遷
二、清廷治青方略迫使藏族部落北遷
三、阿柔部落的分裂以及阿柔三部的形成
第三章 上部雜阿柔和中部藏阿柔
第一節 四川石渠縣的上部雜阿柔
一、雜阿柔部落的形成與文化遺留
二、雜阿柔部落的寺院集團
三、阿日扎鄉的松格嘛呢石經城
四、阿日扎鄉的變遷
第二節 河南蒙旗的中部藏阿柔
一、河南蒙旗的形成
二、藏阿柔部落的形成與贊格制度
三、藏阿柔部落的藏傳佛教寺院
四、河南縣"蒙族藏化"現象探析
第四章 下部阿柔的盛衰起伏與阿柔三部對比研究
第一節 下部阿柔部落的盛衰起伏
一、發展壯大至鼎盛時期
二、阿柔部落的北遷與衰落
三、遷入祁連后獲得草場與地契的經過
第二節 千百戶制度的形成與沿革
第三節 阿柔部落特點解讀
一、部落起源"神起說"
二、族群意識強烈:名稱前冠以"阿柔"兩字
三、活佛、格西、高僧輩出
四、阿柔部落文化變遷中的蒙古族元素
五、阿柔部落語言變遷中的多元特點
第四節 阿柔三部對比研究
一、上部阿柔的南遷、嵌入與融入
二、中部阿柔嵌入后加快了"蒙族藏化"進程
三、下部阿柔嵌入后由客位到主位
四、阿柔三部之間的差異
第五章 阿柔部落宗教信仰溯源
第一節 八思巴、達賴、班禪與阿柔部落
一、八思巴與阿柔部落
二、達賴喇嘛與阿柔部落的法緣及供施關系
三、班禪大師行轅堪布會議廳函
第二節 阿柔部落的活佛、格西與高僧
第三節 阿柔部落的民間信仰與宗教活動
一、阿柔部落民間信仰的原始儀式與意義
二、其它民間信仰與宗教活動
第四節 阿柔部落的神山系統與神山信仰
一、神山觀念的形成
二、神山信仰的崇拜與禁忌
三、阿柔部落的神山系統
四、神山信仰體系的權力隱喻
第六章 下部阿柔部落的部落帳房寺院
第一節 阿柔大寺
一、阿柔大寺的創建與發展
二、阿柔大寺的組織結構
三、游牧部落帳房寺院的建寺模式與辦寺理念
第二節 阿柔部落的其他藏傳佛教寺院
第三節 藏傳佛教寺院的社會與文化功能
一、為部落生產生活服務的功能
二、倫理道德規范功能
三、民族凝聚功能
四、傳承歷史文化的功能
第四節 阿柔三部寺院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博弈
一、上部阿柔繁盛的寺院教育與蕭條的學校教育
二、下部阿柔繁盛的學校教育與蕭條的寺院教育
第七章 阿柔部落傳統與現代的社會結構
第一節 藏區傳統社會結構的四種模式
一、寺院統治部落的"教大于政"模式
二、藏族土司統治地區的"政教合一"模式
三、偏遠牧區的部落制度社會結構
四、臨近內地藏區的多元社會結構
第二節 阿柔部落的部落制度社會結構
一、部落制度下的政教體制
二、阿柔千戶對部落和寺院的管理
第三節 現階段阿柔社會結構的二元特點
一、部落的社會屬性與文化屬性
二、鄉村制度的行政屬性
第八章 傳統草原部落游牧模式向現代鄉村定居模式的轉型
第一節 阿柔部落傳統的草原部落游牧經濟
一、草原部落游牧經濟的三季輪牧
二、阿柔部落傳統的衣食住行
第二節 阿柔部落從游牧到半定居半游牧的社會轉型
第三節 藏族牧區的游牧民集中定居工程
一、青海藏族游牧民定居工程的規劃與實施
二、青海藏族游牧民定居工程面臨的問題
三、國家開發銀行的資金與技術支持
第四節 阿柔部落集中定居工程的建設
一、阿柔三部定居工程的建設
二、阿柔牧民定居工程的意義
第九章 阿柔部落的物質文化及其變遷
第一節 傳統藏裝及其變遷
一、傳統藏裝與藏飾
二、服飾的漢化與多元
第二節 傳統飲食及其變遷
一、傳統藏餐及宴席程序
二、飲食文化的多元與變遷
第三節 家居模式的離散、聚合與聚合中的離散
第十章 阿柔部落非物質文化的遺留與變遷
第一節 阿柔部落婚姻研究
一、"串帳"習俗與婚禮上的原始儀式
二、婚禮上的"阿柔逗曲"
三、贅婚的盛行及其社會功能
四、"串帳"習俗和早婚對婚姻的影響
第二節 喪葬習俗透射出的生命哲學
一、阿柔部落喪葬習俗的理論淵源
二、阿柔部落的喪葬習俗及其變遷
第三節 阿柔部落的娛樂文化
第四節 阿柔部落的民間禁忌
一、日常生活禁忌
二、對人和動物的禁忌
三、其它形式的禁忌
結語
參考文獻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附錄一:阿日扎寺的歷代法王、法嗣與堪布
附錄二:河南蒙旗親王世系
附錄三:阿柔部落歷代千戶傳略
附錄四:祁連阿柔部落藏傳佛教寺院一覽表
附錄五:漢、藏名詞對照表
點閱次數494
建檔日期2010.12.27
更新日期2015.07.0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7351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