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法藏「十重唯識觀」中的心識思想
作者 釋道厚 (著)=Shi, Dow-hau (au.)
出處題名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2011
出版日期2011
頁次255 - 272
出版者華嚴專宗學院
出版者網址 http://www.huayencollege.org/frameset.html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碩士班三年級。
關鍵詞法藏; 窺基; 五重唯識觀; 十重唯識觀; 一心; 性海圓明法界緣起
摘要華嚴宗集大成者唐朝法藏大師,他立十重唯識觀,前五重內容參考窺基在《大乘法苑義林章》及《般若心經幽贊》的五重唯識觀學說而建立的。法藏在《華嚴經探玄記》卷 13〈22 十地品〉中解釋「三界虛妄,但一心作」的「一心」時,約教時說此十門唯識道理。如果就觀行,亦有十重,這十重唯識觀行是依十門唯識道理,作一切唯心的世界觀。關於此十門心識差別說,法藏於《華嚴經探玄記》加以分類,其說如下:「於中初三門約初教說,次四門約終教、頓教說,後三門約圓教中別教說,總具十門約同教說。」屬於圓教領域之第八「融事相入故說唯識」、第九「全事相即故說唯識」、第十「帝網無礙故說唯識」,此三重唯識觀即華嚴圓教之無礙法界。法藏以十重唯識觀顯示出,〈十地品〉中之「三界唯心」之始、終、頓、圓四教十重的解釋方法。也就是將諸經論的唯識思想分成:法相唯識的立場、如來藏說的立場、華嚴性海圓明法界緣起的立場三個階段。而以華嚴性海圓明法界緣起的立場的圓教唯識觀為最高、齊全。而這也成了筆者的問題點所在,為何重重無盡的緣起觀反而成了法藏的心識觀?因此探討性海圓明與心識的關係成了筆者的關注點。 法藏的唯識思想就十重而言就是第八重、第九重、第十重。而第十重又同時融攝了前二重,故今以「第十重帝網無礙故說唯識」代表法藏的華嚴唯識思想,帝釋天的宮殿之網,在一一網目上 所結之珠,互相照射出彼此的影子,其影子又照射出其他之影,而至無限。這是法界緣起世界的真相。這法界緣起與心識的關係為何?在《五教章》中稱華嚴的唯心為性海圓明法界緣起,其心識是如來性起思想,心與法界圓融無二,才有此重重無盡,相即相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樣「重重無盡法界緣起不離一心;而一心也是相即相入的重重無盡法界緣起。」就是法藏的心識思想。
目次一、前言 256
二、窺基五重唯識觀與法藏十重唯識觀 257
三、十重觀法通於四教 265
四、帝網無礙的唯識觀 269
五、結論 270


點閱次數360
建檔日期2014.05.28
更新日期2022.01.2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9588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