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初期瑜伽行派之止觀要義 -- 「七覺分」的完滿開展
作者 釋昭慧
出處題名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卷期n.2
出版日期2011
頁次64 - 68
出版者西南民族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222.210.17.171/xb/Index.html
出版地成都, 中國 [Chengdu,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瑜伽行派; 奢摩他; 毘缽舍那; 三摩地; 十二分教; 七覺分
摘要本文依《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中的止觀要義而作詮釋分析。“昆缽舍那”與“奢摩他”有共通性與差異性。共通性在於,兩者都能因專注於所緣境而得三味,證身心輕安;差異性則在於對此所緣境的有分別作意與無分剮作意。禪者不但要修止,也要修觀。修止可以得定,也可以打下修觀的基礎。慧證來自修觀,必須修觀方能得慧。但倘若沒有修止工夫,那麼觀力是十分微弱的,無法達到對法(實相)的“勝解”(印證)。反之,倘若行者不先行于十二分教聞思熏修,繫念法義,而只是一味鎖定所緣境而修止,那麼即使止成就而映現定中影像,依然無法印證實相。初期瑜伽行派的禪觀學理,還是十足的“定慧綜合修行觀”,從頭到尾緊扣佛陀的“十二分教”,作為修習止觀的基礎。若配合《瑜伽師地論》“聲聞地”以觀,這可區分出四種所緣境事:以契經的蘊、處、緣起等相應教,作為“善巧所緣”的範疇;當然還可依於對治磊重煩惱的需要而修“淨行所緣”;修止不脫此諸範疇,是為“事邊際所緣境事”,修觀亦然;因圓而果滿,止觀成就的境地,就是“所作成辦所緣境事”。這正是不共世間’的出世道“淨惑所緣境事”。這完全符應《雜阿含經》中定慧綜合的禪觀教學,也是“七覺分”的完滿開展。
目次一、大乘止觀不共聲聞的要訣 64
二、四種所緣境事 65
三、「奢摩他」與「毘缽舍那本」 66
ISSN10043926 (P)
點閱次數789
建檔日期2014.09.24
更新日期2020.02.1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9797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