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朝向生活世界的文學詮釋 -- 六朝宗教敘述的身體實踐與空間書寫 |
|
|
|
作者 |
劉苑如
|
出版日期 | 2010.07 |
頁次 | 606 |
出版者 | 新文豐出版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swfc.com.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叢書名 | 典範集成 |
附屬叢書 | 文學 |
叢書號 | 3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摘要 | 當文學與宗教相遇,一個文學研究者如何出入兩端,碰撞出新的火花?有別於傳統宗教義理的研究,本書奠基於現象學的哲學基礎,召喚出慧遠、法顯、達摩、王琰、漢武帝,及志怪小說中潛藏於各個角落的小人物,以文學的詮釋方式,解析六朝傳、記文體中形形色色的「宗教人」(Homo religious)所歷經的各種異質空間,發掘空間書寫中隱涵的沉默與衝突。從本質上衡視宗教,「宗教人」意味著追求某種「絕對真實」或「常道」的實踐主體。 在此意義下,本書所關注者已不限於佛教或道教中的高僧道徒,更擴及每個欲追求真理的靈魂;其追求方式,亦不限於經典的研析,更是落實於生活的身體實踐。六朝時期的宗教敘述,即記錄了此時代之宗教人自凡向聖的軌跡。本書透過文本分析,不僅揭櫫宗教人的身體實踐與神聖經驗,亦企圖在不同視域的融合中,解讀出文學敘述中多重的「意義領域」,還原出具有宗教意涵的「生活世界」。 |
目次 | 李序 導言 朝向生活世界的文學詮釋 壹、聖人與文人──從〈廬山略記〉與〈遊石門詩序〉重看廬山慧遠 一、廬山慧遠:兩篇記、遊資料的再思 二、廬山語境與自然景觀的書寫 三、廬山仙道話語的傳承與轉化 四、審美與修行:含融的兩個面向 五、慧遠的自我形象與社群意識 貳、涉遠與歸返──法顯求法的行旅敘述 一、欣於「同志」?:法顯求法的行旅書寫 二、忘「身」求法?:旅途中的自我位置 三、令同其聞見:漢地僧人凝視下的佛國敘述 四、結語 參、重繪生命地圖 ──聖僧劉薩荷形象的多重書寫 一、重訪劉薩荷師廟之遺跡 二、重構南方塔、像分布的宗教地圖 三、重現遊觀冥界的圖像 四、結語 肆、王琰與生活佛教──從《冥祥記》談佛教記、傳中的宗教書寫 一、《冥祥記》的雜記特質 二、王琰生平與其信仰的關係 三、「記」與「傳」的不同敘述:以劉薩荷為例 四、結語 伍、眾生入佛國 神靈降人間──《冥祥記》的空間與欲望詮釋 一、《冥祥記》的文化情境與定位 二、無常苦聚的生活世界 三、佛、像、經、塔的救度空間 四、不生不死的涅槃境界 五、結語 陸、佛國因緣 ──《洛陽伽藍記》佛寺園林的文化象徵與空間解讀 一、佛國再現:北魏佛國園林建構的背景 二、布列得宜:北魏佛國園林建構的法則 三、須彌與兜率:王權介入的世界縮影 四、人間道場:多元並置的異質空間 五、結語:自然因緣 柒、聖王.聖徒與凡夫──六朝志怪漢武系列的編/寫系譜 一、率土之濱的統治者:《漢武洞冥記》的一種解讀 二、宗教對話中的求道者:《漢武內傳》的一種解讀 三、憂患人生中的摸索者:《漢武故事》的一種解讀 四、結語 捌、欲望塵世/境內蓬萊──《拾遺記》的中國圖像 一、《拾遺記》的創作、流傳與閱讀 二、中國座標/文化疆界 三、朝代嬗遞/存有處境 四、欲望塵世/名山仙境 五、結語 玖、松柏岡岑──魏晉南北朝志怪中的墓葬習俗與文化解讀 一、死後幸福的想像與追求:族葬、合葬與歸葬 二、死亡處理的失當與救濟:壞墓、改葬與表葬 三、擇地相墓的心理與藝術:趨從與悖反的例子 四、結語 拾、願與度──《東度記》的敘事研究 一、時代氛圍:《東度記》及其相關問題 二、在予一心:《東度記》中的人物結構 三、前劫因緣:《東度記》中的敘事結構 四、結語 徵引文獻 跋 |
ISBN | 9789571721156 (精) |
點閱次數 | 795 |
建檔日期 | 2014.11.18 |
更新日期 | 2014.11.20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