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天台的觀音感應論 ─ 以智者大師的《觀音玄義》為中心 |
|
|
|
作者 |
釋大參
|
出處題名 |
宗教哲學=Journal of Religious Philosophy
|
卷期 | n.38 |
出版日期 | 2006.12 |
頁次 | 27 - 48 |
出版者 | 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ssrp.info/
|
出版地 | 南投縣, 臺灣 [Nantou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為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生 |
關鍵詞 | 觀音玄義; 感應; 普門; 性惡; 佛性; 天台; 智頤 |
摘要 | 《觀音玄義》是天台智者大師(538-597)以「五重玄義」,來解釋鳩摩羅什所譯《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品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題──「觀世音普門」五個字的註釋書。其中,第三重玄義明示《普門品》以「感應」為宗,因此本文探討《觀音玄義》之「感應」思想。在原始佛教中,眾生必須依於自身的斷惑而獲得解脫,然智者大師在《觀音玄義》中則採大佛教凡聖是「不一不異」的立場,主張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尋求觀世音菩薩對眾生的感應救度,也是眾生解脫苦難的重要法門。 |
目次 | 前言 27 壹、《觀音玄羲》文本略述 27 貳、《觀音玄義》以「感應」為宗 28 一、眾生的善、惡皆能感聖 29 二、凡聖是「不一不異」的關係 29 三、以趣入中道佛性為度化目標 29 參、以「十養」說明凡聖「感應」關係 30 一、「關門次第」說明「十義」 30 二、「教門次第」說明「十義」 30 三、解釋「十義」的內容 32 四、「慈悲」是「感應」的源頭活水 32 肆、以「十普」說明凡聖的「感應」關係 33 一、「普」字與「圓教」的關係 34 二、「十普」與眾生的感應關係 34 伍、《觀音玄羲) 性惡說」的凡聖感應關係 37 一、「性德」與「修德」的提出 37 二、闡提「不斷性善」可上感佛機 38 三、佛「不斷性惡」所呈現的救度意義 39 小結 40 註釋 41 參考文獻 46 |
ISSN | 10277730 (P) |
點閱次數 | 529 |
建檔日期 | 2015.09.11 |
更新日期 | 2020.06.0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